觀點投書:日系防疫下的政治冷感

2020-04-30 05:40

? 人氣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美聯社)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美聯社)

日本自小泉內閣以來,不斷地縮減官僚的行政權力,安倍政府更是直接以法律的形式,將官僚人事權收回中央,成功馴服官僚跋扈的氣焰。然而改革了日本官僚卻無法改革充斥著老人、政閥的內閣官員,我們看到新聞上安倍政府正在進行的荒謬防疫劇,大多就是由這群老人、政閥所貢獻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民主國家的通例,選民透過選票教訓不稱職的執政政黨。現任的安倍首相,儘管執政成績不佳,但卻還是擔任三屆首相,第二次任相更是從2012年12月至今,若連同第一次安倍政權開始計算,安倍已經成為日本憲政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遠遠超越在明治時期四度拜相的伊藤博文。

難以想像在防疫期間防腔走板的安倍,竟是日本憲政史上任期最久的首相,甚至擊敗大名鼎鼎的伊藤博文,日本的民主政治究竟有什麼奧妙之處?

我們先談政治層面。日本在二戰後所展現的巨大成就,除了熱血的官僚之夏與明治維新所奠定的工業基礎外,最主要還是歸功於美國的扶植與保護。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時國民黨已經退居台灣,美國為了防堵中國勢力,於是和日本政府簽訂「美日安保條約」,允許美國在日本駐軍,並宣示兩國公同抵禦武裝攻擊。

美日安保有點像清末八國聯軍後的辛丑條約,允許外國軍隊駐紮北京,國防門戶洞開,根本就是喪權辱國;更慘的是,美國一旦與中國開打,日本不但要出兵抵抗,國土也再次會淪為戰場,換言之,美國就是把日本當作對抗中國的前線戰場。

《美日安保條約》正本。(維基百科)
《美日安保條約》正本。(維基百科)

好不容易軍部才垮台,又來一個邪惡美帝,這對剛剛脫離二戰慘痛教訓的日本人來說當然不能接受,於是文青、熱血的大學生們開始遊行,成千上萬的民眾、勞工也走上街頭,人數一度多達五百多萬人。當時的首相是現任總理安倍晉三的外祖父岸信介,這位安倍爺爺迫於美國爸爸的壓力,一味將學生、反對者認定是受到共產國際煽動的暴民,必須加以鎮壓,混亂中,造成了一名東京大學的女學生──樺美智子的死亡。

台灣的太陽花號稱五十萬,小馬政府就投降,日本的反安保紮紮實實數百萬人,還死了一個東京大學生,但是首相岸信介還是在1960年1月親自赴美簽署條約(是親自赴美簽約喔!美帝的力量果然強大),然後條約就靜靜地生效。55年後,岸信介的孫子安倍晉三,流著安倍家族賣日的血統,在數萬人包圍國會的情況下,2015年9月19日凌晨,仍然強行通過新安保條約,鬆綁日本憲法規定自衛隊不可出兵動武的限制,日本青年確定要上戰場了。

在祖孫二人聯合賣國的醜陋行徑下,讀者是否有嗅聞到,身為經濟大國的日本,在政治上卻有一種無法言喻的淡淡哀傷:不僅政壇官二代、三代充斥;即使全國民眾把國會包圍,執政黨首相完全沒在怕,依舊通過賣國的條約,誰叫二戰日本是戰敗國呢?

在台灣若是被冠上「賣台」的政黨候選人,那怕你有多少粉粉,選舉過後就會自動下台,或者根本選不上;但在日本,賣日的自民黨卻是長期執政,安倍甚至擔任過三任首相,看慣台灣政黨輪替的我們,應該會覺得不可思議吧!然而日本還有其他的政黨,為什麼選民非自民黨不可呢?底下要談的就是經濟層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二戰結束後,東大幫所組成的熱血官僚先發上場,帶領日本展開全世界矚目的經濟狂飆。從「三神器」(即電視機、洗衣機、冰箱)到「新三神器」(即汽車、空調、彩色電視機),日本不僅已經完全從二次大戰中復興,更是直接威脅到當家主人美國霸主的經濟地位。1980年日本的汽車總產量首次超越美國;至1985年,日本甚至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原本是敗戰小弟,轉眼之間竟成為經濟巨人,臥榻之際豈容他人酣睡,美國老大哥當然要教訓一下這位功高震主的東洋小弟弟。

1985年9月22日在美國強勢主導下,日本與美國在紐約廣場飯店(Plaza Hotel)簽屬「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目的在促使美元貶值,日圓升值。「廣場協議」簽訂後,日元大幅升值,國民財富猛然巨增,原本已經是經濟巨人的日本,瞬間再進化突變為超級哥吉拉。哥吉拉巨大的身軀忍不住虛榮飢餓,開始貪婪地吞噬、蒐購全世界的重要資產,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就成為哥吉拉垂涎的俎上肥肉。

2019-03-05 日本於1986年與美國等其他多國簽訂《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維基百科)
日本於1986年與美國等其他多國簽訂《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維基百科)

1987年,日本三菱土地公司以14億美元,購買了紐約曼哈頓鬧市洛克菲勒中心的14棟辦公大樓,當時,洛克菲勒中心被視為美國的象征,因為這不但是曼哈頓區的地標之一,也是紐約人生活的記憶。 美國媒體將這一收購行為稱為「日本正買下美國」(Japan buying up America);同年日本Sony公司更是以34億美元的高價買下了哥倫比亞影片公司(Columbia Pictures)。

就在經濟怪獸哥吉拉瘋狂攫取世界資產時,哥吉拉的家鄉日本的製造業卻開始衰退,原來日圓升值,使得財富增加;但是日圓升值也代表日圓變貴,從日本出口的日圓產品也變得昂貴,削弱了日本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連帶影響投資、購買意願,造成財富增加卻經濟衰退的詭異現象。日本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以低利率鼓勵民眾向銀行貸款,希望藉由大量資金的流動,活絡死沉的衰退經濟。

寬鬆的貨幣政策使得擁有大量現金成為一件容易的事,於是大量熱錢紛紛轉向股市和房地產市場:1984年初,廣場協定簽訂前一年,東京證交所的日經指數穩健突破10000點:1989年12月29日,廣場協定簽訂四年,日經指數衝上38915點,創下歷史最高記錄,短短五年間,翻漲了近四倍。股市翻倍帶動了地價的高漲,1986-1989年,東京市中心地價也隨著股價翻漲了數倍,當時流行的玩笑語,如果將東京的土地全部賣了,可以買下整個美國。

當公園的孩童吹起美麗的七彩泡泡時,人們沉浸在絢麗飛舞的繽紛光影中;然而當泡泡碰觸到地面時,所有人才明白那絢麗的飛舞只是一場空。

「泡泡經濟」在1989年底達到頂峰之時,日本政府這時才意識這是場美麗的夢幻,於是急忙實行緊縮貨幣政策來阻止銀行向投機者貸款。兩年後日本政府又頒布「地價稅」,規定不管地價漲跌,凡持有者必須向國庫繳納土地持有稅。

一系列財政金融緊縮政策,戳破了七彩繽紛的經濟泡泡,從而揭開了日本戰後心靈最銳利的沉痛「失落的二十年」。

原本神獸哥吉拉在海外大肆蒐購的的地產,隨著經濟的泡沫化,有如神隱少女中貪婪吞噬的怪物無臉男,在服用千巡餵食的藥丸後,將繁華虛榮通通嘔盡,剩下僅是滿滿的空虛與冷寂。

1996年三菱集團房地產公司宣布洛克菲勒中心項目破產,以3.08億美元的價格,回賣給美國人,美國在十年之間,靠這棟大樓,倒賺日本10億美金。而買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的Sony也好不到哪去,這樁金額最高的企業收購案,一度使Sony成為日本歷史上虧損額度最高的企業,直到2001年拍攝電影《蜘蛛人》賣座後,電影事業終於翻身成為sony主要的獲利,這一前一後,耗了14年。

《蜘蛛人:新宇宙》劇照(圖/澎湃新聞)
《蜘蛛人》讓SONY電影事業終於獲利。(劇照)

繁華本應殘破,紅樓終歸醒夢:生命該如同櫻花般,逝落於最美麗的時候。

豐田toyota汽車創辦人豐田喜一郎的孫子,現任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會長豐田章男稱「『失落的20年』中,日本企業總共損失360兆日圓」。為了應付鉅額的虧損,日本企業打破引以為傲的「終身雇用制」,開始大量裁員,造成嚴重的失業潮。當派遣工充斥,當Made in China取代日本貨,從繁華到殘破,日本失落的大蕭條觸動大和民族心靈深處的物哀美學---「生命該如同櫻花般,逝落於最美麗的時候。」

日本是極少數大力歌詠自殺的民族,著名歌舞劇「忠臣藏」描寫47位武士,在替主人復仇後,集體自殺的壯烈情操,台灣民眾熟悉的演員木村拓哉、阿部寬等也曾參與過不同系列的忠臣藏影劇演出。除了流行媒體的宣傳外,日本政府更是將「忠臣藏」列入國小教科書中,從小就灌輸大和幼苗這項獨特的自殺傳統。

物哀美學、自殺情結,再加上失業潮以及已被列為禁書「完全自殺手冊」的推破助瀾,竟促使東京近郊濃密樹林環繞,散發出濃濃陰鬱的「青木原樹海」成為絕美的自殺勝地。美國知名YouTuber 羅根保羅(Logan Paul),曾以戲謔的態度拍攝「自殺森林」中屍體,引發眾怒,一度讓這座自殺勝地躍升於國際版面,也再度喚起日本民眾失落年代的沉重傷痛痛。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只是消滅了一個國家,就是日本。

到底廣場協定是不是大蕭條的元兇至今仍有爭議,但日本失落是緊扣著日幣升值而來,這一點似乎又與美國拖不了干係。在政治上必須接受美日安保條約的束縛,自衛隊亦得上場犧牲;在經濟上,廣場協定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今日的努力,將來的一紙協議,又會化為烏有。

時任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二戰70週年有感而發對記者表示:「日本戰後一直是美國的小妾、情婦,連國家或民族的自主性都被剝奪了。」儘管石原的發言嗆辣,當確實也道出大和民族最深沉的喟嘆。面對中國威脅時,台灣可以用選票換掉親中的政黨;但是身為美國的小妾、情婦,不管政黨如何輪替,美國那隻巨大的黑手,永遠操控著日本的政治、經濟。

諷刺的是除了兩次短暫在野外,戰後的日本內閣都是由親美的自民黨長年把持。儘管經歷兩次安保條約的萬人抗議,以及難堪的失落大蕭條,自民黨依舊穩坐內閣寶座,這反映日本民眾複雜而矛盾的情緒:「反對美國駐軍,但日本的安全卻不能沒有美國保護;恐懼大蕭條的陰影,但除了自民黨,其他政黨的表現也沒有更好。」再加上美國擔心日本若出現左翼政黨執政,將危及美國西太平洋勢力,於是CIA暗中大力支持自民黨(瞧!美國的幽靈真的無所不在),種種因素造就了自民黨可以長期壟斷日本政局。

不管是用和平的、激烈的、還是透過體制內的民主議會選舉的方式,都無法改變日本的政策模式,這樣巨大的挫折感,讓日本民眾對政治產生長期性的冷感,最後再轉為無感。尤其是年輕人,寧可躲在家對著AKB48瘋狂尖叫,也不願邁開步伐出門投票。於是乎維新青年的慷慨激昂、官僚之夏的熱血澎派,在看不到未來的灰色霧霾中,通通被草食、宅男的呻吟呢喃聲所取代。

2019 年7月史上執政最久的安倍政權,在日本舉行的參議院選舉投票率僅48.80%,是二次大戰以來第2低。半年後台灣舉行2020總統大選,台灣青年無懼「安全」的恫嚇,無視「有錢」的蠱惑,以大量返鄉的人潮,創造74.90%的高投票率,蔡英文總統更是以817萬,創下台灣自1996年開放總統直選以來最高得票記錄。

同年一月中國武漢爆發新冠肺炎,台灣政府身肩民意重擔,馬上進入防疫模式;反觀日本,不僅政府無感,連民眾也是置身事外,因為長期的霧霾壟罩,日本上下的公同認知是:「再怎麼努力,都不會改變現狀。」

*作者為高中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