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章觀點:養虎為患─美國看錯了病,拿錯了藥

2020-04-29 06:40

? 人氣

中國的快速崛起,尤其是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的成長,讓美國露出了它的本來面目。美國期待大陸的民主化,未必是因為民主化會讓中國變得更好,而是因為民主化其實是延緩大陸崛起最有效的內部機制,這是不少國家的經驗,因為民主化的風險很可能就是政治衰敗。對大陸來說,經濟發展、政治民主化、社會現代化或許都是必然要走的路,但是進程、模式卻不必依照西方的設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喬治.肯楠。取自維基百科。
喬治.肯楠。取自維基百科。

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恐懼,遠甚於對過去的蘇聯,因為中國對美國的威脅,與蘇聯在本質上有所不同。美蘇是兩個不體體系的對抗,蘇聯對美國固然有安全威脅,卻不足以挑戰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內的領導地位,或者說霸權地位。中國就不一樣了,它被納入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且崛起迅速,它對美國沒有太大的安全威脅,卻對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構成了實質挑戰,這才是美國最難以容忍之處。2015年中國倡導成立亞投行,儘管美國阻撓,其多數傳統盟邦仍加入此一組織,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標誌事件。事實上,中國在許多國際組織中的影響力已超過了美國,近來的世衛組織爭議只是另一個例子而已。由此可知,美國對蘇聯可以圍堵,對中國卻根本無法也無能圍堵,美國的思維如果只是想維持其霸權地位,自然就陷入了對抗邏輯。

過去,美國對自己制度的優越性有無比的自信,不僅可以在美蘇競賽中獲勝,也必然可以再一次在美中競賽中領先。但今天看起來,美國的自信動搖了,也失去了當初面對蘇聯時所具有的戰略耐性。美國對中國的批評,其實是有不少自相矛盾。美國一方面批評中國的國有企業沒有效率,政府的投資常常是一種浪費,甚至於認為中國政經體制的失衡是一種不具可持續性的制度,但同時美國又批評中國對美貿易是不公平,更對中國深懷恐懼。美國主流學者的研究也都是朝向這個方向發展,強調西方制度的優越性。以「國家為何失敗」一書為例,作者認為一個國家的富與窮,主要決定因素是制度。他們將制度分為廣納型制度(inclusive institutions)與榨取型制度(extractive institutions),前者政治權力分散,有制衡與多元思想,且經濟利益與機會也是分享眾人,因此國家走向繁榮富裕;而後者權力與經濟利益皆集中於少數特權精英,而特權階級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自然以政治權力阻礙競爭,既犧牲多數人利益,亦不利創新,最後的結果就是貧窮與落後。可以說,在國家競爭的遊戲中,採取廣納型制度的國家是表現優異的前段班學生,而榨取型制度的國家自然是後段班學生了。但事實如何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