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台灣要「去中國」化還是去「中國化」?

2020-04-29 06:30

? 人氣

蔡政府去「中國化」路線由來已久,疫情最早爆發的中國大陸因封城與嚴厲的封閉式管理而使生產停擺一段時間,造成全球供應鏈斷裂,台灣一些政治人物鼓動廠房遷出中國,使得經濟的去「中國化」的聲浪在美中爆發貿易戰之後再度高漲。矛盾的是,一方面要台商撤離中國,一方面又擔憂ECFA九月到期後會停止,期盼維持不變。由此可見,台灣和大陸之間的經貿關係已是犬牙交錯,共同利益錯綜複雜,我們無法去「中國化」,大陸也很難去「台灣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91024-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24日召開「反對108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記者會」。(顏麟宇攝)
作者指出,蔡政府去「中國化」路線由來已久。圖為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召開「反對108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記者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灣基於安全需求,政黨基於選票考量,在政治上去「中國化」自是無可厚非,但是否有必要推進到如此極端的地步,完全違背平衡原則,以致於激化北京加快速度、加大力道處理台灣問題,確實大有商榷的餘地。而且,是否有必要將政治的去「中國化」進一步延伸但文化上、教育上、經貿上,從而招來對岸更強的敵意,也大有斟酌餘地。特別是經貿關係,基於現實利益考量,實應盡力採取政經分離原則,否則將完全違背自己的利益。

我們必須盤算後疫情時代世局可能的巨大改變,看清全球新秩序正在形構中,更不要忽略大格局下如何通權達變,以期有效確保自己的安全。在三角戰略關係的趨避之道,我們需先確認作為弱的一方,在相對關係上也越來越弱,所依恃的保護主的相對領先態勢也在減弱中,千萬不要以為抱緊美國大腿就一切安然,而需要以高度智慧去看更大格局中自己的位置,大可不必一刀切,全面搞去「中國化」,某些方面反而要進一步「去中國」化。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