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退出的藝術(下)

2017-04-28 06:40

? 人氣

3.跨區域併購以進入當地市場:這個在具有網絡效應的平台類型新創最為常見,因為在一個地區達到網絡效應的當地新創,就算規模不如外國的領導廠商,但由於已經搶佔了大多數的供給和需求,外國廠商就算挾著龐大資金進入當地市場,也未必能有效與其競爭,只能透過併購達成目的。在電商領域有很多這類型的併購案,去年阿里巴巴花十億美元併購東南亞電商新創巨頭Lazada就是最好的例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4.異業併購以避免被時代淘汰:這可能是所有併購退出類型中最難以預見但也最饒富趣味的。現在科技進步的速度遠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還要快,莫說是傳統產業的大型公司,連雅虎這樣曾經引領風騷的網路科技公司,在新創的面前都彷彿大象般緩慢地邁向死亡,因此異業併購成為了避免被時代淘汰的一種策略。在軟體新創中我們看到通用汽車併購自動駕駛軟體新創Cruise Automation,在硬體新創的世界裡,時尚集團Fossil Group併購穿戴式裝置新創Misfit,以及寵物食品公司Mars Petcare收購Whistle都是很好的例子。

最後,基本上我並不建議創業家在創業時一天到晚想著併購退出的路徑,這是因為創業永遠應該是來自起點,而非終點導向,創業家應該致力於解決使用者的痛點或者開發出顛覆性的技術,唯有如此所開發出來的產品和服務才能為使用者或者客戶所青睞,整天夢想著谷歌或蘋果會來併購自己是不切實際的,同時也會造成團隊的誘因扭曲。

但是創業家如果矯枉過正,對於未來退出的路徑毫不在乎,那最好別來找風險資本家要錢,否則談判桌上雙方同桌異夢,徒然浪費彼此時間而已。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 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