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容觀點:當我們分離時,可以用藝術撫慰人心

2020-04-22 17:11

? 人氣

透過「護」字創作,在疫情肆虐的當下撫慰人心、保護他人。(圖片由作者提供)

透過「護」字創作,在疫情肆虐的當下撫慰人心、保護他人。(圖片由作者提供)

疫情期間,人們焦躁的心無處安放,許多人受困於長久的足不出戶,急需撫慰。有什麼創作方法可以提供給人們,撫慰疫情下的苦悶呢?疫情爆發以來,身為戲劇創作者/戲劇治療教師的我一直思索此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9年秋天開始,我設計了一個「護字造字創作」,新穎有趣,簡單好入手,又像心理學的類投射性測驗,可以幫助人們表達澄清內心還沒有察覺、無以名狀的思想-----我想,這應該是最適合的吧!在疫情嚴峻的此刻,我們雖然不能碰面,卻可以在線上共聚,一起造字藝術創作,來看見和守護自己內心「護」的風景,凝聚護的集體智慧。

設計屬於自己的「護」 保護心靈也保護他人

剛好今年3月時,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所的何慶基主任策劃了一系列論壇《While we are are apart……Talk Series》,邀請我針對師生及校外一般大眾,在線上課堂演講這個主題,我就分享了用護字造字,在網路上一起創作的想法,演講結束後著手進行。

在此先說明「護字造字創作」的原理,以及原本在線下工作的效果。

「護字造字創作」是用戲劇創作、心理學和戲劇療癒方法,邀請人們設計屬於自己的「護」。你可以拿出彩色筆(或任何顏料)和A4白紙(或其他你喜歡的媒材),把你自己當作現代的倉頡,根據護字的原始架構,以及你對保護、愛護、照護的體會,運用「繪畫造字」,重新設計「護」的字體,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護」字。

「護」這個字,有照護、保護、愛護、庇護、呵護、守護…等等內涵意義,字型上,有草字頭、有鳥,有言,有口…等等部首,意象十分豐富。中文是象形文字,雖然我們書寫時習以為常,不以為意,但用繪畫眼光來審視,並且思考自己對於護的概念時,每個人都可能浮現出不同的體會與意象。

自去年運用這個方法以來,我已經看到幾百張「護」造字,但是沒有一張是一樣的,因為每個人都獨一無二!而能夠自在表現自己的創造力和真實想法,就站上藝術的起點!人們在進行「護」字的創作時,原本未曾清楚檢視過的想法會逐漸浮現,對於愛護、保護的思考逐漸明晰,創作之後,更能交流呈現對於護的精彩省思。

在設計字體的過程中,將使內心獲得療癒。(圖片由作者提供)
在設計字體的過程中,內心將獲得療癒。(圖片由作者提供)

在台北市社會局的公共藝術計畫,我創作的非物件戲劇創作裡,拉丁舞選手演員畫的「護」,說明她心目中照護自己和家人的方式就是:用心、用眼睛去care(照顧)、以及有一個很堅實的家,擁抱撫慰的雙手。

在社福機構邀請的家暴婦女心理劇團體中,有位婦女解說她所創作的「護」字時,說明她心上有一個傷口,所以要划船躲到山裡面,閉上嘴巴。她太累了,什麼都不想說,只想靜靜地躺著,不理任何人。原本神情懶怠、拒絕溝通的婦女,在創作護字的過程中打開了心扉,開始表達。之後的身體展演當中,她開始演出在山裡面尋找草藥的意象,透露出對傷口獲得醫治的期盼,臉上慢慢地散發出生動表情。

在高雄師範大學樂齡大學(55歲以上長者)邀請的演講中,現場做「護」造字創作的退休女性說,退休後,單身的她和手足輪流照顧父母。守護愛的人,要細心、貼心、同理心。記得常常澆水,互助包容手足之間難免有些摩擦,就像手腳不一定等長,有時會各走各的,但總能一起邁開步走出去。另一位樂齡大學的退休女性說,希望雙腿快好,可以到處走走,去空氣好的地方(比如溪頭)住一晚,也希望愛護家、愛護自己,能夠活得更久,走更遠的路。

在造字過程中透露對自己的期許。(圖片由作者提供)
在造字過程中透露對自己的期許。(圖片由作者提供)

在高雄中山大學2019年中山藝術季,對校內外人士開設的工作坊,有一位民眾畫的護,全身都是武器像要去出征,拳頭出擊,旁邊拿個很高的茅,頭上是閃電。她畫這幅畫時,才看見原來她愛護跟保護自己的方式是向外攻擊和戰鬥。另外一位民眾則呈現她看見自己,在保護自己的時候,眉頭呈現憤怒三角形上揚,張著血盆大口,裡面還有很多利齒。但同時她也用雙手努力地安撫保護黑色弱小的自己。

匯集不同意見 創造文字新意義

我邀請大家小組討論,然後把心得用戲劇畫面呈現出來。上述兩張畫的創作者在小組交流討論之後,合作創造了一個新的戲劇畫面:一位拿著武器在抵抗,另一位內心很膽小恐懼,那是一個人內在的兩個部分,向外攻擊、兇猛的自己,與蹲下恐懼瑟縮的自己,現在互相看見,互相凝視了。他們透過合作創作,衍伸了自己對這個議題新的思索。

在台北針對企業家內部員工的教育訓練裏,從事身心靈產業的創業家女性說,她在一個安全的自然空間裡,被宇宙的光連結著,有星星、有太陽、有月亮、有海洋,有蟲、有台灣藍鵲、有流浪狗,也有池裡的小魚。這個宇宙是無所不包的太極,有正有負才是完整,來自宇宙無極限的光將樹苗照耀成長為大樹。一個謙卑的人類低下頭,謙卑的在這個空間裡共存在著,這份共創的愛就源源不絕。

人類謙卑地低下頭,在這個空間與自然共存。(圖片由作者提供)
人類謙卑地低下頭,在這個空間與自然共存。(圖片由作者提供)

「護」造字創作激發了對於護精彩的陳述和省思,更誕生了許多創意十足的畫作,各式各樣民眾的參與,使得這成為一場可以開啟長時間進行的社會參與式藝術計畫,可以鼓勵人們,看見「護」的各種可能,對於愛護/保護自己、家人、社會,有更深的理解和洞見。

因應疫情,我把這個本來是在線下進行的方法,調整為線上工作,邀請大家以口語、戲劇方式,交流分享每個人創作「護」字的過程。運用zoom上面局部可見的身體和媒材, 在網路上透過視訊會議室,來做「護」這個字的繪畫和身體創作。

防疫當前 透過視訊交流情感

戲劇創作要轉化到雲端有其困難,因為戲劇有幾個特色:身體行動、臨場感、無法重複、由觀者自行選擇觀賞角度…..等等,都是不適宜錄影,也不適宜線上單向播送的。不過,當我們用視訊聊天室線上一起創作,一樣可以互動、有現場感、獨一無二無法重複,所以雖然限縮了身體行動的空間(基本上剩下頭肩部),但也刺激我去探索新的創意,所以在此先說明原理,以及線下的工作效果。

四月份,因應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洪素珍教授的邀請,帶領大約40位同學,在網路視訊會議上進行「護造字藝術創作」。每位同學創作的護字都別具創意。課堂結束後,願意公開分享自己作品的同學,將作品寄來,說明如下(真是非常謝謝這位同學):「 言字一橫一橫的部分,我把它們當作是橋梁,上面站了許多人,大家手牽手,相親相愛。」

「這是因為想到最近全世界都在防疫,大家應該心連心,可是卻常常看到這個社會也因為這個疫情發生了許多衝突和委屈的事件,讓我覺得有點難過,所以如果這個世界 能多一點友善和包容,大家心連心,面對我們共同的敵人──新冠肺炎,那麼我的心靈也會被這樣安全、平和的氣氛所照顧。」

因應武漢肺炎,創作討論改為視訊方式。(圖片由作者提供)
因應武漢肺炎,創作討論改為視訊方式。(圖片由作者提供)

「課程中小組有討論到針對現在正流行的疫情,大家保護自己的方法,由此也可得知,每個人對於「防疫」的觀念是落差很大的,更不用說大家愛護自己的方式了。透過最後的「護」字創作與分享的活動,我覺得有被增能的感覺,不論是從自己的畫中,重新找回愛護自己的方法,還是聽同學們分享他們如何愛護自己,都讓我覺得被療癒了。」

對於我在視訊當中,帶領的戲劇肢體創作,同學說:「雖然今天這堂課是線上課程,但是導演透過一些肢體活動,讓我們不只是坐在電腦前面,可以為自己的一天,也為這堂課暖暖身,從一般的轉轉頭、轉轉肩膀、拉拉筋,到 fade in/out、雙手轉動變蝴蝶等等,還有在小組中用肢體展示自己的名字、環境和心情,都很有趣,我也從中感受到,其實透過一些簡單的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並不是我想像中的那麼困難。」

因此,雖然是在線上,我們仍然可以享有戲劇創作的樂趣,讓創意被引發,情感獲得表現,更擴大視野,互相啟發。創作出來的作品還可以鼓舞大眾,也看見「護」的各種可能,獲取力量。

此次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藝文團體都面臨重創,我所主持的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也不例外,許多年度計畫被迫延後或取消,失去收入來源,損失慘重。不過即使在艱困的環境下,水面劇場仍會繼續堅持發揮撫慰人心的專長,繼續用戲劇療癒人心,邀請大家也力挺藝文界!

在疫情仍然緊繃的此刻,提供大家「護字造字藝術創作」方法。除了自己在線下運用,我們更可以在網路上共同創作。只要你願意,藝術時時都能與你同在。我們永遠可以用藝術持續與世界保持溝通。不需要是繪畫或設計高手,沒有任何繪畫技巧也都沒關係,我們都可以為自己和這個社會,創造獨一無二的「護」,貢獻和凝聚集體的力量與智慧,守護自己,守護他人!

4月24日(五)晚上5月15日(五)19:15–21:15,「護字造字創作」療癒工作坊,邀請大家一起線上創作!

水面LINE生活圈水面FB 

*作者張嘉容為戲劇編導,《水面上與水面下 用戲劇轉化人生》一書作者。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藝術總監,成功大學藝術所戲劇治療課程教師。,曾任傳統藝術中心藝術策畫總監、動見体劇團團長、臺北市自閉兒基金會戲劇治療顧問,以及眾多公私立機構之教學、團體帶領、演講者。專長跨界編導與戲劇療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