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上的新軸心時代:《夜經濟》選摘(1)

2020-04-28 05:10

? 人氣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傳播速度和廣度,遠遠超過前兩次革命。事實上,在世界部分地區,以前的工業革命還在進行之中。全球仍然還有十三億人無法獲得電力供應,也就是說,仍有一七%的人尚未完整體驗第二次工業革命。紡錘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誌,它走出歐洲、走向世界花了一百二十年。相比之下,網際網路僅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便傳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而且傳播的速度和廣度依然在繼續加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Google、臉書、Uber 和阿里巴巴等顛覆者,都曾經籍籍無名。我依然記得二○○五年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時,外媒紛紛詢問這間公司是什麼來頭,怎麼從來沒有聽說呢?但如今,這些企業已經家喻戶曉,不僅在某一區域或某一國家發揮影響力,甚至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譽。

問世於二○○ 七年的 iPhone,如今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截至二○一六年底,全球智慧手機總量超過二十億部,也就是說世界上幾乎三分之一的人進入手機數位時代。

二○一○年,Google宣布研製出首輛自動駕駛汽車。到二○一五年為止,全球與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的發明專利超過了二萬二千件,世界上最先進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測試行駛近五十萬公里,其中最後八萬公里是在沒有任何人為干預措施下完成。 Google 成為最有可能將成千上萬輛自動駕駛汽車開上公路的公司。目前自動駕駛汽車已經獲得美國加州立法批准,接下來,Google 很可能會在該州部署數百輛自動駕駛汽車,用來接送公司員工上下班。內華達州也允許 Google 自動駕駛汽車上路行駛。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看到更多自動駕駛汽車行駛在路上。

雖然各大廠商花了大筆資金投入,自動駕駛技術仍不夠成熟。(Marc van der Chijs@Flickr)
未來我們將在路上看到更多自動駕駛車輛。(圖片取自Marc van der Chijs@Flickr)

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傳播速度只是資訊革命的一個方面而已,它的規模收益也同樣驚人。數位化意味著自動化,自動化反過來意味著企業的規模收益不會遞減(至少遞減的部分會少一些)。

我們不妨以數位化革命的前沿國家美國為例。

一九九○年,美國的產業中心是底特律,當地最大的三家企業的總市值、總收入和員工總數分別為三百六十億美元、二千五百億美元和一百二十萬人。相比之下,做為新時代產業中心的矽谷,在二○一四年,三家最大的企業總市值高達一.○九萬億美元,雖然他們的總收入為二千四百七十億美元,與底特律的公司不分伯仲,但他們的員工數量只有十三.七萬人,只是略多於前者的十分之一。

與十年前或十五年前相比,今天創造單位財富所需要的員工數量要少得多,這是因為數位企業的邊際成本幾近為零。此外,在數位時代,對於許多供應「資訊商品」的新型公司而言,其產品的存儲、運輸和複製成本也幾乎為零,一些掌握顛覆性技術的公司似乎不需要多少資本,就可以實現自身的發展。比如如今的獨角獸企業,它們不需要太多的啟動資金,借助數位革命的力量,不僅改變了資本的作用,還提升了自身的業務規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