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進度如何?鍾南山承認「中國錯過臨床研究時機」,牛津大學9月可望產出百萬支疫苗

2020-04-20 12:00

? 人氣

中國之外,世衛牽頭協調資源研發疫苗。(BBC中文網)

中國之外,世衛牽頭協調資源研發疫苗。(BBC中文網)

4月中旬,全球多個疫苗團隊宣佈取得進展的同時,中國宣佈第一波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中國在全球的新冠研究的臨床試驗立項佔比從三分之二減至一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流行病學專家鍾南山說,「現在要在中國進行大規模的臨床藥物或是治療的研究,已經沒這個機會了。」

中國之外,世衛牽頭協調資源研發疫苗,全球兩大製藥商英國的葛蘭素史克(GSK)和法國賽諾菲(Sanofi)宣佈聯合研發疫苗。英國科學家們在未出臨床結果前已讓疫苗小規模生產。

錯失研究機會的中國

4月15日世衛更新的統計中,全球臨床試驗已由4月7日的927項增至1135項。而中國相關臨床試驗全球佔比已從一周前的近2/3,降至近1/2。

英國牛津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陳錚鳴對BBC中文表示:「中國前兩個月的臨床試驗,全球矚目。當時沒有協調,浪費了資源。」

截至4月16日,據中國媒體網站《觀察者網》的數據,中國有598項新冠病毒臨床試驗通過項目立項。同時有40多個項目被撤銷。

陳錚鳴說:「一下子上的項目太多,每個項目都需要病人,最後搞得零打碎敲。一個項目可能用了十個,二十個甚至一百個病人,但是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

4月15日,被譽為「人民的希望」的瑞德西韋(Remdsivir)在中國的兩項臨床試驗「暫停」,原因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良好控制,沒有符合條件的患者入組」。

中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在《中國科學報》上指出:「很多研究被撤銷,是因為大概誰都想不到中國會那麼快控制住疫情。現在要在中國進行大規模的臨床藥物或是治療的研究,已經沒這個機會了。」

鍾南山也承認:「現在在中國,我們協作是相當困難,這是我自己的體會。」他說,(中國)全國一盤棋針對一些最要害的問題來協作,表面上都可以,但實際上有些是不行的。

陳錚鳴認為,中國沒有協調,大家各自為政,最後不了了之,最後造成資源和機會的極大浪費。

中國流行病學專家鍾南山認為,「現在要在中國進行大規模的臨牀藥物或是治療的研究,已經沒這個機會了。」
中國流行病學專家鍾南山認為,「現在要在中國進行大規模的臨床藥物或是治療的研究,已經沒這個機會了。」

世衛牽頭協調資源

世衛組織近期牽頭成立了一個由科學家、醫生、資助者和生產商組成的全球疫苗研究小組。世衛的聲明提出,這有利於減少效率低下和重覆勞動問題。此前,4月11日世衛發佈的文件稱,全球已進入臨床試驗的疫苗有三種。還有67種疫苗尚未進入臨床試驗。

4月14日中國國務院發佈消息稱,又有兩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中國新華社報導,幾天前,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一款重組腺病毒載體疫苗已於4月9日開始招募二期臨床實驗志願者,這是全球首個啟動二期臨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種。

根據中國國務院的說法,中國正在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共五個技術方向上研發。

美國還有兩款基因疫苗也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世衛組織沒有正面回應BBC中文關於效率低下和重覆勞動的郵件詢問。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員童欣(Xin Tong)所在團隊參與了新冠病毒免疫學的研究。他對BBC中文表示,研究人員每天會根據其他發表的研究結果調整自己的方案,理論上很難有一模一樣的研究。

他解釋說,至於哪個研究小組所提出的方案更有可能產生結果,這其實很難判斷,只能交由相關的方案審批機構通過衡量多方面因素來調整,所以有時需要保證學術界存在廣泛的實驗方案來避免遺漏。

牛津大學的疫苗正進入臨牀一期試驗,正在招募志願者。
牛津大學的疫苗正進入臨床一期試驗,正在招募志願者。

童欣說人類現在對新冠病毒的理解仍然有限,很難判斷會在人群中存在多久;為了應對未來病毒再次大爆發的可能,現在的疫苗和免疫學研究可能會對未來的疫情防控起到一些幫助。

英國牛津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陳錚鳴對BBC中文表示,疫苗的研究(方案)估計很難協調。大家的出發點和路徑不同,這也是科學百花齊放很重要的結果。如果理解正確的話,它(世衛)可能更多的是在做臨床試驗時協調。

陳錚鳴透露他所在的機構牛津大學正在做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英國的做法首先要把最有希望的(項目)定下來,而不是一擁而上。

牛津大學團隊疫苗已開始生產

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4月17日宣佈,今年9月或將有100萬支疫苗面世,但這批疫苗被標為「可能有風險」。

牛津大學的這款疫苗正進入臨床一期試驗,正在招募志願者。

也就是說,在臨床證明是否有效前,疫苗已開始生產。

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艾德里安·希爾(Adrian Hill)在網路簡報會上告訴記者:「我們不僅開始小規模生產這種疫苗,而且還在全球7個地區有生產商。」

「我們的目標是到九月份左右至少有一百萬劑疫苗就緒,那時我們也拿到試驗結果。」他說,三個疫苗生廠商在英國,兩個在歐洲,一個在印度,一個在中國。

牛津大學疫苗團隊負責人未告知,如果疫苗臨床結果發現不安全不適合接種,現在已生產的1百萬劑疫苗將作何處理。

國際製藥商的加入意味著什麼?

2月中旬,包括以上兩家在內的全球四大廠商保持沉默,彼時人們認為疫苗曙光難現。

疫苗的研發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正如葛蘭素史克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艾瑪·沃斯裏(Emma Walmsley)告訴BBC,一款疫苗的研發和測試往往需要數十年時間。如果一年半內能上市推廣的話,已經是正常速度上的極大提升。

2個月後,製藥商態度轉變,葛蘭素史克還承諾會將疫苗項目的盈利所得用於未來病毒爆發的研究和應對上。

4月17日葛蘭素史克和賽諾菲宣佈將聯手研發新冠肺炎疫苗,將於今年下半年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如果順利,力爭明年下旬上市。

《財富》雜誌引述香港大學法學教授、藥品專利專家布賴恩・莫庫里奧說,除了能夠遏制全球疫情以外,第一個開發出疫苗還可以帶來類似於中「彩票頭獎」的獎勵,因為全球專利制度相對有利於「贏家通吃」。他說生產出疫苗的公司很可能會身價暴漲;成功研發疫苗的國家就擁有疫苗分發的決定權。

被問及商業公司從全球大流行獲利是否合適,沃斯裏承諾說,葛蘭素史克不會從疫苗銷售上獲利。未來的研發經費和投資,葛蘭素史克會把利潤用於向發展中國家運輸疫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