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模範生遇下半場逆襲!確診數20天暴增8倍 「跑得比病毒還快」的新加坡模式為何失守?

2020-04-23 08:54

? 人氣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定調為「全球大流行」一個半月以來,截至4月22日已有29國確診人數超過萬人,其中不少先進國家「後發先至」,大量病患使得醫療體系幾近癱瘓;即使先前被廣泛讚譽為「超前部署」的亞洲國家,亦不乏「下半場失守」的錯愕局面。在病毒擴散、群聚感染的地區,禁足、停工、封城等降低社交接觸的作法,幾乎已被證明是「必要之惡」。由於人員物資停止流動,對於產業鍊乃至於消費端都造成嚴重停滯,全球經濟也遭受空前打擊。

噩耗此起彼落之時,全球都在關注還要多少時日才能解除封印、回歸正常,在疫病遠未結束之際,世界更需保持冷靜。風傳媒回顧全球大流行「關鍵三月」,在起源地中國武漢之外,歐、美、亞八個代表性國家在疫情爆發前後,各自做對了哪些事、又曾在哪些決策失守?針對近期確診人數攀升的地區,那些成功壓平疫情曲線的國家又有何範例可供參考?

中國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曾於1月底預測,台灣、香港和新加坡將成影響最慘重的「重災區」;2月中旬,新加坡確診人數一度高居全球第三,但靠著對外明快防堵、對內大量篩檢、密切追蹤及嚴格隔離的「黃金標準」,新加坡成功打破前述預測,在首起確診病例出現後逾一個月,累計確診數才突破百例,被國際社會譽為防疫模範。落實「檢測、接觸者追蹤、隔離」的新加坡模式,也成為各國媒體爭相取經的對象。

但自3月下旬起,新加坡與台灣同樣面臨境外移入的第二波疫情,確診病例快速增加,時序進入4月,星國境內的外籍移工宿舍爆發群聚感染,本土疫情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單日新增病例突破三位數後屢創新高——4月1日,新加坡累計確診數破千,10日突破2千大關,15日累計超過三千人確診,截至22日止,星國累計確診病例已暴衝超過萬人,翻倍速度越來越快,一躍成為東南亞疫情最慘重的國家。

 「命運轉變的速度多麽快,」星媒《今日報》寫道:「僅僅在數週前,新加坡還因有效應對新冠肺炎危機,在國際與國內備受讚譽,(聲譽)如同玫瑰般芳香。如今,隨著移工宿舍開啟新戰線,同一個政府正苦苦防堵病毒傳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歐美國家在疫情爆發後戮力「壓平」感染曲線(flatten the curve),新加坡政府初期做對了哪些事情,從源頭阻斷病毒傳播?靠著「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檢疫與運作良好的公衛體系,新加坡在抗疫之戰上半場繳出亮麗成績單,卻因移工宿舍的防疫破口付出慘重代價,無法倖免於全國封鎖命運,現今又要如何力挽狂瀾?

20200421-SMG0034-I01b-防疫專題_單國大事紀13_新加坡 - 單日新增確診數與死亡數.jpg
 

從源頭遏阻疫情

1月22日,新加坡成立跨部門COVID-19工作小組,從SARS危機記取教訓的公立醫院也及早騰出床位,為即將來襲的疫情做準備。並在2月1日成為全球最早對中國封關的國家之一,比台灣還早了4天。除了透過邊境管制與旅遊禁令防堵境外移入疫情,新加坡衛生部長顏金勇曾向國會解釋,政府的防疫目標是「不要出現高峰,也不要拉長(疫情)尾巴」,盡可能放緩感染增長,使其長時間維持在低水平。

顏金勇表示,如此一來當局能持續嚴謹的疫調工作,密切追蹤並隔離接觸者,防堵疫情繼續在社區蔓延;同時也能避免染病患者在短期內激增,拖垮醫療體系。

三大黃金法則:檢測、追蹤、隔離

隨著新加坡在2月份出現零星社區感染,當局7日將疾病爆發應對系統提升至第二嚴重的橙色警戒級別,去年9月開始營運的傳染病專責醫院——整合臨床服務、公衛及實驗部門的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NCID)也派上用場,迅速研發出快篩試劑,為往後的廣泛檢測奠定基礎——截至14日為止,全國已進行近9萬5千次採檢,平均每百萬人就有約1.1萬人受檢,比備受讚譽的南韓還要高。

新加坡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表現,起初為國際社會所稱道(AP)
新加坡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表現,起初為國際社會所稱道(AP)

為了揪出感染者,新加坡政府首先建置第一線的社區傳染病防治網,於2月18日啟動「公共衛生防範診所」(PHPC)計畫,出現呼吸道症狀的患者由政府補貼,只需支付新幣10元(約新台幣230元)費用,即可赴全國900多家基層診所接受診斷,醫師可先給予患者5天病假,若症狀未改善則進行檢測,確診者亦由診所負責後續的轉診及隔離。

由基層診所分擔篩檢工作,使疑似患者輕易就能就近獲得診斷,提升民眾就醫意願,能及早發現並隔離確診患者,也避免病患蜂擁至大醫院,釀成大規模院內感染,有助維持醫療體系正常運轉。

3月16日,新加坡國家圖書館提醒民眾保持社交安全距離(美聯社)
3月16日,新加坡國家圖書館提醒民眾保持社交安全距離(美聯社)

找出確診者後,新加坡當局由警方、衛生部門甚至軍方合組的小組,會透過監視器影像甚至ATM紀錄重建患者的移動路徑,進行嚴密的接觸者追蹤(contact tracing)工作,尋找曾與患者密切接觸者並令其接受隔離。3月下旬,團隊每日可追蹤4000人以上,藉由監控防止社區出現漏網之魚,

除了用電話及居家拜訪抽檢,確保民眾遵守隔離規定,新加坡政府也動用峻法,嚴格落實隔離措施:確診者若提供錯誤資訊,影響防疫追蹤工作者,皆可能依違反《傳染病法》(Infectious Diseases Act)遭起訴,也有外籍人士無視隔離規定,被撤銷工作簽證與永久居民資格的案例。新加坡在3月26日啟動安全距離措施,未維持一公尺社交安全距離者,可被處以1萬新幣(約合新台幣21萬元)罰款或6個月監禁的處分。

此外,新加坡政府也善用官網傳遞防疫資訊,針對每一起確診病例都有詳細的資訊通報,官方並用4種官方語言開設通訊軟體WhatsApp帳號,即時向民眾發送病例數、防疫措施及事實查核等疫情相關訊息;民眾也能透過政府架設的追蹤網站,在出門前檢視商場、公園等地的擁擠程度,利用地圖查看周遭最近的診所、商店等設施。

關上國門、本土起火:「斷路器」措施能否使社區感染煞車?

至三月下旬為止,新加坡透過檢測、接觸者追蹤、隔離三管齊下,將疫情控制在低水平、有能力的範圍,寫下無需封鎖禁足、民眾生活如常的抗疫神話。高治癒率、低死亡率的數據,也顯示當局採取強力抑制的防疫方向確實收到成效——截至19日為止,新加坡累計死亡病例僅11起,近三千名住院患者中,也只有22人病況危急。

但隨著第二波從歐美返國的境外移入病例趨緩,新加坡外籍移工宿舍卻燒出本土群聚感染疫情,目前已有逾5千人感染新冠病毒,佔新加坡全國確診病例近7成,且尚無趨緩跡象。當局14日下令封鎖所有宿舍,使移工全數待在房內隔離,由醫護進駐全面採檢,並將健康者陸續移置軍營、停車場、遊輪等臨時安置點。

星國境內的30多萬名移工,從事建築、清潔等難以維持安全社交距離的行業,成千上萬人住在同一棟宿舍,20人共用狹小房間與衛浴設施,沙丁魚般的擁擠環境,更在這波疫情中淪為傳染溫床。

新加坡受到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衝擊,新加坡外籍移工宿舍爆發群聚感染。(AP)
新加坡受到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衝擊,新加坡外籍移工宿舍爆發群聚感染。(AP)

非營利組織「TWC2」(客工亦重)早在3月23日就於《海峽時報》投書,強調移工宿舍具備爆發群聚感染的可能性,呼籲政府制訂預防計畫,也凸顯弱勢移工群體在新加坡當局防疫工作中遭忽視、淪為盲點的情形。CNN則指出,在尚未採取嚴格封鎖措施的新加坡,一旦爆發社區感染,疫情傳播的速度更是猝不及防。

為了防堵本土疫情蔓延,星國當局自4月7日起社交安全措施升級至「斷路器(circuit breaker)階段,關閉全國所有非必要商店,禁止所有公眾聚會,各級學校全面停課,超市、餐館等基本服務雖仍照常營運,但外食只能採取外帶或外送形式,並嚴格落實人人相隔一公尺的安全距離,至少實施至5月4日為止,盼能及時阻斷社區傳染鏈。

截至22日為止,新加坡已有896名新冠肺炎病患完全痊癒,餘下近9000名尚在治療的病患,約半數是在隔離設施接受照護的輕症病患,亦或是身體康復無需繼續住院,但病毒檢驗結果仍呈陽性的患者,住院中的新冠病患約有3千人。

儘管新加坡當局強調該國醫療能量仍足以應付,但也坦言病床等資源確實面臨捉襟見肘的壓力——根據3月官方數據,星國8家公立醫院的佔床率已達75%,但當時僅有4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接受治療。新加坡政府也已將樟宜會展中心等場所改建為「方艙醫院」,可容納上千名輕症患者,從而減輕醫院負擔,將醫療資源集中於少數重症患者。

而「斷路器」式封鎖是否出現成效,將成為新加坡能否保住防疫金字招牌的關鍵。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的流行病學家努佐(Jennifer Nuzzo)告訴《紐約時報》(NYT),若病例數持續攀升,到了發現並隔離病例,以及追蹤、監測與隔離接觸等工作都無法跟上的程度,「那將會很麻煩。」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巧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