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鼎銘觀點:朝聞「道」夕可死,那是什麼「道」?

2020-04-19 05:50

? 人氣

但這些理解,只是習武的體悟,雖然讓我進入太極拳堂奧,慢慢讀懂拳論,練到身上,更體會凝神入骨之功,但若說因此「夕死可矣」,我覺得也是萬萬不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修行境界之悟

三十歲那一年,筆者因為皮膚癌開刀,胸部的黑色素瘤切掉後,從大腿上切一塊皮移植到胸部開刀的部位。植完皮,必須住院觀察,當時陪我在和平醫院中渡過的就是一部泛黃的金剛經;面對癌症,就死求活的心情,金剛經無疑是我的救贖。

當時醫院中讀金剛經,有些句子,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筏喻者」、「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若人以音聲求我,以色相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其實似懂非懂,卻硬是在我腦袋中留了下來。

這些句子,隨著人生的歷練日深,加上中年的生死相續經驗,深讀六祖壇經後,才有所體悟。例如懂了慧能所言「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尤其「佛法是不二之法」,才能體會「應無所住」的深意。也才能讀懂禪宗公案,洞山良价問潭州龍山和尚:「和尚見個什麼道理,便住此山?」龍山說:「我見兩個泥牛鬥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其中泥牛入海的真正意涵。

讀大修行人的修行法要,片語隻字,有時令人大開眼界。當時讀六祖壇經,無意中,在註解中讀到黃蘗希運的一句「供養十方諸佛,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頓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其實金剛經中還有一句話,我在上碩專班的課時,常會丟出來讓學生思索一下,那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句話,其實與唐朝禪宗大師德山宣鑑的公案有關。

德山宣鑒,年少出家,因常講金剛經,被稱為周金剛。嘗謂同學曰:「一毛吞海,海性無虧。纖芥投鋒,鋒利不動。學與無學,唯我知焉。」其後聽說南禪倡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他大喊「出家兒千劫學佛威儀,萬劫學佛細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當摟其窟穴,滅其種類,以報佛恩。」

敦煌出土的唐代金剛經(868年),現存最早的印刷品之一,藏於大英圖書館。(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作者指出,面對癌症,就死求活的心情,金剛經無疑是他的救贖。圖為唐代金剛經。(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於是挑著《金剛經疏鈔》,要到南方挑戰。到澧陽時,看到老婆子賣餅,就休息想吃點心。老婆子問他挑的是甚麼東西,德山說:「青龍疏鈔。」老婆子一聽說是金剛經註解,就說:「我有一問,你若答得,施與點心。若答不得,且別處去。」老婆子就問他說金剛經有句話:「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不曉得你要點那箇心?

這是雙關語,德山自認金剛經專家,但沒想到一被問,竟然被問倒。這時只好去找龍潭信禪師,當他的侍者,希望因此能得悟大道。結果有一晚,龍潭說:「更深何不下去?」德山一出去,馬上又回來說:「外面黑。」於是龍潭點紙燭給德山,德山正要接,龍潭馬上吹熄,德山豁然頓悟。悟後的德山,將青龍疏鈔堆在法堂前,舉火炬曰:「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遂焚之。

這個故事,有二個公案,一個是要點哪顆心,另一個是龍潭吹熄紙燭,德山悟了甚麼?我自己有答案,但我不告訴學生;反而告訴他們,若悟了,可以來找我。但直至現在,沒有學生來找我。

但其實,我更喜歡德山焚燒青龍疏鈔的豪氣,「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這幾句話,非大修行人說不出!

六祖壇經這本書,對筆者很多刻版認識有很多廓清的作用。例如,筆者以前一直認為,禪定就是一定要打坐才能得定。但慧能偏偏在書中說,「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換句話說,禪非關坐臥,只是那一顆心而已。有了這種認識,才能理解臥輪禪師說,「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慧能回以「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的意涵。慧能的偈語,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最好的註解。

對筆者來說,修行的這些體悟,稍能接近「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境界。但話說回來,有此悟境,就有必要「夕死可矣」嗎?

*作者為東方設計大學校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賴鼎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