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宏政專欄:旅遊產業紓困要有長遠戰略觀

2020-04-19 06:50

? 人氣

武漢肺炎疫情重創旅遊業。(圖片取自flickr@PEACE)

武漢肺炎疫情重創旅遊業。(圖片取自flickr@PEACE)

旅遊業在這次疫情中幾乎被摧毀殆盡,這提供了中國重新組建台灣旅遊產業的絕佳機會。台灣政府的紓困措施也應該掌握機會,以台灣文化主體性為核心,重建旅遊內容。

這次疫情對全球旅遊產業產生核彈級的破壞力。郵輪業嘉年華集團在疫情爆發之前,市值四九七億美元,比鴻海還大,但如今跌到一四八億美元,剩下不到三成。國內的航空龍頭,華航股價最低來到每股五.五元新台幣,換成其他私營企業,可能早就下台一鞠躬。曾經雄視國內旅遊業,去年有三百億新台幣營收的雄獅旅行社,從三月中開始完全歸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旅遊業是中國國家機器的一部分

隨著疫情與防疫措施的擴大,影響深入到生活各個層面的消費行為。周末假日走在台北東區的街上,平日擠爆的大小餐廳、要拿號碼牌的速食店、一位難求的時尚咖啡館,現在都門可羅雀。

現金周轉能力有限的中小企業,在這次災難中恐怕難以倖免,只剩下大企業可以享受景氣反彈的榮景,也賦予這些「進擊的巨人」稱霸產業、制定規則的壟斷權力。中國的組團社,正好可以利用其旅客人數規模與資金能力,重組對台灣旅遊業的掌控力。台灣政府在這方面也應該要「超前部署」,重組台灣旅遊業的發展方向。

中國的經濟發展策略一直都是經濟民族主義,旅遊在經濟改革之初的首要任務就是國家的資本積累。

一九七八年人民大會開始標舉「發展旅遊創匯以幫助中國現代化」;八六年旅遊業列入七五經濟計畫,旅遊局從外交系統獨立出來,主要目的有兩個:第一是旅遊創匯以支持四個現代化,達成鄧小平訂下的目標,在九六年賺取一百億美元的外匯收入;第二則是針對香港、澳門、台灣,以及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僑」與「愛國同胞」,以傳統的歷史古蹟與待客禮遇,來宣揚社會主義中國的優越性。

以旅遊進行「愛國教育」是中國旅遊產業一以貫之的主軸,早在82年,國家旅遊局就開發了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以「景點」旅遊的方式發展國內旅遊。在官方出版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大全》明言,這些景點是「中華民族共享的寶藏與財富,同時也要做為愛國教育的基地」。

陸客觀光野柳(呂紹煒攝)
中共讓中國人來台灣自然景點觀光,強調這些地方是「中華民族共享的寶藏與財富」。圖為中國遊客到野柳地質公園欣賞自然景觀。(資料照,呂紹煒攝)

二○○一年,國家旅遊局再次明確表示:「愛國教育應該做為旅遊活動的部分內容。」中國觀光產業一直都被用來彰顯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成功現代化、經濟騰飛與國家統一的工具。

中國國務院的《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明白規定,有資格辦理來台業務的旅行社,都必須是審批通過的特許事業,除了少數關係良好的台商可以掛靠外,完全不准外資碰觸,因此,對台旅遊,基本上就是一個由國家刻意主導的寡占市場。

中國對台旅遊是愛國教育延伸

由於是買方壟斷的市場,中國組團社可以挑選台灣的地接社,在全台灣三千多家的旅行社裡面只有五%、一七○家「有關係」的旅行社可以接到陸客團;這些組團社很容易成為中國政府的在地協力者,為了迎合陸客心態,旅行社在挑選導遊時,也會盡量以偏統的軍公教人員為主。

這樣的操作邏輯發展到最後,就是垂直整合的一條龍模式。不只是利潤以退佣方式流回中資控制的企業,還在觀光旅遊中到處展演寶島人民的祖國情懷,讓台灣社會銘刻著中國天朝主義的政治凝視,展現台灣必須放置在中國崛起的政經秩序軌道下運行才有未來的想像。

難怪有許多陸客會認為,他們是來給台灣送錢,台灣跟香港一樣,都是要靠中央經援;現在台灣的旅遊產業陷入絕境,正好提供「祖國來援」的絕佳時機。

陸客團參觀基隆八斗子風景區。(盧逸峰攝)
「來台旅遊」也是中共愛國教育的延伸,讓中國人以為自己「來援助台灣」。(資料照,盧逸峰攝)

旅遊的核心是創造獨特的愉悅經驗,讓遊客回味再三,以至於會想要再回來,再次體驗那愉悅的經驗。台灣擁有亞洲島嶼最複雜的地形景觀、融合漢日美的歷史文化、海納百川的美食、世界數一數二的治安與健保、熱誠助人的民族性格,這些因素共同組成台灣動人的旅遊誘因,是台灣人多年來共同創建的結果。政府正好可以利用這次的紓困措施,重造台灣的人文地景。

舉例而言,鄭成功水淹鹿耳門的海戰,「東寧王朝」在台灣各地的開發過程,就可以設置一個在地的主題樂園,甚至於桌遊等相關產品。高雄的哈瑪星(Hamasen)是日語「濱線」之意,銘刻著百年前高雄由《天津條約》開港,轉向殖民地工業化與南進的起點。

以獨特在地內涵吸引旅客回流

面對如今去工業化的發展困境,可以設計迷你型的黑客松活動,讓民眾在娛樂中參與提供港市發展的解決方案。如今的美麗島站更是黑色旅遊(dark tourism)中關於轉型正義的最佳教材,根本應該納入國家文官學院的訓練課程之中,讓國家官員知道,他們為了何種道德理想在維持政府的運轉。

如此一來,不只在文化內容上不斷地加值我們旅遊產業,也能以獨特的在地內涵持續吸引旅客回到台灣,同時避免台灣變成中國愛國教育的觀光景點,反過來向中國旅客彰顯「台灣價值」的內涵。

*本文原刊新新聞第1728期。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宏政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