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性仁觀點:兩岸政策取向取決於雙方民意與當局做法

2020-04-19 06:40

? 人氣

作者指出,當台海局勢緊張衝突已成常態,防疫安頓好後,台灣除了「全程掌握狀況」之外,恐怕必須更長遠的思考與具體的對策。圖為中共軍機繞台。(資料照,國防部提供)

作者指出,當台海局勢緊張衝突已成常態,防疫安頓好後,台灣除了「全程掌握狀況」之外,恐怕必須更長遠的思考與具體的對策。圖為中共軍機繞台。(資料照,國防部提供)

新冠肺炎的發生並沒有降低兩岸緊張狀態,相反地,反而加劇兩岸當局的對立與民意的相互敵視,會造成這種情況,其實從今年的大選中就可看出端倪,台灣選總統,但決定性的因素在反中,在於統獨及國家認同,當外界普遍關心,倘若疫情告一段落,兩岸究竟會發生怎樣變化?大陸會如何的報復?台灣方面如果屆時再展現善意會不會來不及?這些問題其實取決於中美關係的變化與互動,與其擔心,倒不如把主動權操之在己,不要刻意製造衝突與矛盾,不要讓局勢變成無法轉圜及收拾的地步,如果台灣不停止對大陸採取諸多熱對抗與熱衝突的政策,超過一個程度,大陸自然會繼續停止陸客自由行、暫停陸生赴台就學、甚至終止ECFA。那麼,兩岸關係就不只是政治對立,而是全面對抗,經貿與民間往來都會快速往回走,民意對撞是必然的,敵意螺旋上升將到無止境的地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大陸回過神來,不只是全方面的反獨與防獨,對於獨的單方解釋將更加廣泛與寬鬆,並且當大陸意識到未來統一沒有希望,甚至絕望時,兩岸交流往回走,而且惡化沒有盡頭,兩岸全方位的衝突是必然的。現今南海局勢中美關係越發緊張,台灣越陷入困難的選擇困境中,少數的激進台獨,透過正名制憲及各方面去中,透過網軍使兩岸關係交惡,平心而論,還不是百姓受傷嗎?台灣的經濟發展與民眾利益自然成了犧牲品,無法彌補,也無法挽救。

當兩岸有越來越多研究者呼籲兩岸應該避免民意對撞,不要造成無法挽回的局勢及無法彌補的遺憾,卻遭到網民無情的攻擊,當外界呼籲民進黨政府不應堅持武漢肺炎之歧視性稱呼,希望以疫情為契機,促成及兩岸關係改善、恢復交流合作。蔡政府有善意,但理性、溫和、務實的聲音,卻被反中網絡民粹所淹沒,即使520蔡英文總統談話展現善意,但對方仍被不斷放大的衝突及仇恨所稀釋,緩和兩岸關係,並不是懼怕,而是沒有必要搞成這樣。

九合一選舉大敗、差點兒翻船時,海派與黃承國(前左)仍堅定站在蔡英文(前右)身邊。(郭晉瑋攝)
作者指出,即便520上任時,總統蔡英文談話展現善意,但仍被反中民粹不斷放大兩岸之間的仇恨。(郭晉瑋攝)

原本現在應該是兩岸雙方恢復冷靜、有所調整的時間節點。中華民國需要參加國際組織並且保有基本的國際活動空間,本來兩岸當局應針對各項議題進行溝通討論,疫情發展不應成為兩岸矛盾及衝突的導火線。因為疫情已經帶給全球經濟莫大的衝擊,兩岸間的斷鏈危機正考驗台灣政府及民意的承受程度,照理說,在這個時候,唯有搞好兩岸關係,台灣才能轉危為安,才有國際活動空間存在,此時不需要向世衛譚德塞及新加坡發難,正所謂得道者,天助自助也。

這段期間兩岸矛盾的情況不需一一列舉,可以總結出民粹主義對抗從局部性便成為整體性。伴隨兩岸長期以來的統獨對抗、島內長期存在的藍綠對立,民粹主義隨著網絡社交媒體的普及和發達而使衝突更加突出,雖然當政者往往把民粹視為一種操之在己的籌碼或工具,服務於自己的政治利益或政治目標,但民粹氾濫已使得理性及和平的聲音消失,誰都必須把愛台灣掛在嘴邊。

當台灣民意由一群反中年輕世代及台獨基本教義派所主導,民進黨政府自然會被綁架裹脅,無法冷靜理性的處理兩岸關係。如果當綠營出現權力危機或激烈派系鬥爭時,基本教義派往往是關鍵中的關鍵,誰能掌握住鼓吹公投制憲、正名建國的深綠基本教義派,誰就能穩住陣腳。進而操弄族群悲情、地域相對剝奪感,誰就是老大,當民進黨內務實理性派無法出頭,兩岸全方面的對抗就是必然的結果。

權力是一時的,不可能是一世的,利益不可能永遠享有且持續存在,為了政治利益挑弄民粹是不道德的,以網絡社群及媒體作為獲取權力、掌握話語權的新方式。誰能在網路上呼風喚雨、誰手上豢養的網軍戰力最強,誰就能出頭,這將會產生民粹沒有盡頭,兩岸對抗只會加劇,兩岸關係也只會更加地惡性循環,這難道是我們所期待的結果嗎?

綠營怕年輕支持者「鍵盤支持」卻沒出門投票。(柯承惠攝)
作者認為,當台灣民意由一群反中年輕世代及台獨基本教義派所主導,民進黨政府自然會被綁架裹脅,無法冷靜理性的處理兩岸關係。(資料照,柯承惠攝)

總之,在全球反中普遍浪潮下,蔡政府的積極加入及加碼演出下,恐怕會造成大陸未來也未必會再保持克制,台海爆發冷戰的風險是存在的。兩岸民眾之間的對立情緒,自然也會對兩岸關係發展將產生重大的負面效果。

回憶起過去兩岸民間交流開啟以來,兩岸民眾在交流與合作過程中,增強了信任與理解,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的開創奠定了重要的社會基礎;但如今隨著民進黨政府及反中民間力量,刻意操作兩岸議題,並且逾越了安全的邊界,這股反中與抗中的情緒,將使和平的兩岸關係漸行漸遠。同時,也增加了台海區域的緊張局勢,東海及南海的紛爭不斷。難道未來台海區域爆發衝突,甚至軍事衝突的風險上升,是我們所樂見的情況嗎?大陸的對台政策及台灣的大陸政策正被民粹情緒推向危險的邊緣,疫情不能使台灣昏了頭,玩過火,台海衝突恐怕勢難避免,故兩岸政策取向取決於雙方民意與當局做法,雙方都必須自制。

值此時刻,防疫勞心勞力之際,共軍仍在南海出動預警機、轟炸機與戰鬥機的混合編隊出海,搭配S-300長程防空飛彈,進行演練空地整合,以及轟炸機對地、對海訓練,形成「三位一體」的作戰演練。共軍的動作頗有震懾台灣「以疫謀獨」的味道。當台海局勢緊張衝突已成常態,俟防疫安頓好後,台灣除了「全程掌握狀況」之外,恐怕必須更長遠的思考與具體的對策。

台灣已是美中賭桌上的籌碼,台灣的未來需要全體台灣人共同來關心及愛護,而美、中強權的對抗,已使得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及種族主義有更大的生存空間,世界「新冷戰」所造成的局部衝突,恐難避免。台灣一方面擁有西方自由民主價值觀的薰陶,一方面也承襲中華傳統文化,台灣應當扮演化解衝突的角色,降低台海不斷升高的緊張情勢,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如此台灣才能得到更大的尊敬。

*作者為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