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雄專文:悲愴的「瘟神」─黨外群像

2017-04-23 07:00

? 人氣

‧「黨外共主」

1977年,施明德是一名囚滿15年剛出獄的政治犯,在獄中廣泛閱讀各類書籍,讓他對突破當時的政治壓迫有一套想法,也讓他對民主法治的發展有完整的願景。但剛出獄的他與社會脫離已久,缺乏人脈與資源,當時的社會氛圍一般人也不敢輕易接受他,施明德只能勉為擔任黨外助選工作,直到遇到黃信介,在黃信介的支持下,施明德才開啟了落實這些想法的契機,也開啟了燦爛的美麗島時代。黃信介不管黨外同志的出身,都像自己親人一般對待,而對於同志的信任與授權,在與施明德的互動中更是顯露無遺。只要是施明德的建議,黃信介幾乎不懷疑,也從不拒絕,只是告訴施明德:「你想怎樣做你就去做,碰到困難就來找我。」黃信介拿出一本存款簿與印章,交給施明德:「這給你,錢不夠再告訴我。你就照這樣去做,有困難,有危險,再跟我講。」在黨外助選團中,施明德說:我們沒有「團長」,只有「總聯絡人」;沒有「秘書長」,只有「執行秘書」。這件事是他決定的。……他的風範也著實影響了我。若沒有他的無為而治,也無法締造美麗島時代的風起雲湧……信介仙日漸確立黨外共主的地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感念的人」

一位是黨外運動第一領導人,一位是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分屬不同世代的兩人,結緣於美麗島事件。陳水扁大學時,因為聽了黃信介的一場演講,決定「棄商從政」,重考上台大法律系,黃信介可說是陳水扁的啟蒙老師;美麗島事件發生時,陳水扁已是知名律師,無畏擔任黃信介的辯護律師,從此步入政壇。黃信介也用自己的聲望與實際行動,扶持陳水扁一路茁壯,讓陳水扁成為第一個非國民黨籍的台北市長。而後陳水扁競選台北市長連任落選,黃信介雖身體不適,仍陪伴在陳水扁最困難的時候。1999年11月30日,當時為了總統選舉正在新竹拜票的陳水扁,聽到黃信介過世的消息,立即結束行程趕至黃家,一進大廳,陳水扁立刻跪下,行三跪九叩大禮,表達他對黃信介亦父亦師的情誼與敬意。而這位重情重義的台灣民主大老,臨終前還放心不下陳水扁的選情,還想著要替他助選。陳水扁曾表示:「人的一生有許多誕生的機會,有身體的誕生、情感的誕生、思想的誕生,信介仙是啟發我政治思想誕生的父親,也是我最感念的人。」陳水扁8年總統任職期間,在清明掃墓時節,有好幾年都親到「我最感念的人」──黃信介墳前致哀。

‧「雪中送炭與黨外情懷」

我在第4屆監委任內,有關陳前總統醫療人權案,從101年9月24日立案調查,一直到103年6月11日結案,關注的時間總共歷經626天。有一天黃煌雄在「陳前總統醫療案綜整說明」的記者會上,曾提到有一次柯(文哲)醫師問他,他這樣努力認真來關心阿扁總統的病情,是不是代表一種雪中送炭。當時黃委員說,柯醫師,你的作為可以說是一種雪中送炭,我則應該說是一種黨外情懷。因為你和阿扁並沒有任何關係,但在最阿扁困難的時候,你願意接民間醫療小組召集人的工作,確實表現出雪中送炭的精神。我不一樣,不管大家如何評價陳水扁,阿扁和我到底同屬黨外,我比阿扁稍早一點,我們曾在戒嚴統治時期的黨外歲月同行,當阿扁擔任總統、最有權勢的8年當中,我不曾走進總統官邸一步,不曾在官邸吃過一頓飯或喝過一杯水,但當阿扁在人生最無力、甚至求助無門的時刻,基於社會和解與安全大局的考量,我以最大的努力和誠意,在職權行使的範圍內,來表達關心,且是最具有實質意義的關心,其實只在向2300萬台灣人民說明一點,就是在我們的社會中,有這麼一種人,這種人對於有權勢者在位時,並不一定在有權勢者身邊,但當有權勢者一旦失去權勢,甚至陷入困難或需要的時候,這種人則會盡其所能,做應當做的事,這種精神便叫做黨外情懷。我的參政就是在這種黨外情懷的溫暖支持下走出來,自然也會以這種黨外情懷來對待需要關懷的阿扁總統。

[1] 廣興會議是一個戰略性會議,「廣興會議的決定可說是宜蘭縣1981年選舉的戰略決定」,也是「改變宜蘭地方政治生態最高的一個戰略決定」。參閱《人民的力量──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天》一書。

*作者為台灣研究基金會創辦人,前立委、前監察委員。本文為作者於「爭取民主的年代」研討會發表的論文〈論焚而不燬的黨外精神〉第三部份。共同作者黃向成為台研會兼任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