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退出的藝術(上)

2017-04-21 06:50

? 人氣

今年三月思科在AppDynamics上市前夕硬生生地用37億美元的價格現金收購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據說這個金額是AppDynamics直接上市可能達到的市值的兩倍。一般讀者可能會因此覺得思科當了冤大頭,但是AppDynamics在上市前夕仍然維持相當高的成長率,付費使用者各方面數據都非常健康,如果考量到臉書在2012年以10億美元收購——當時還被批評買貴了——的Instagram,在2016年中被投資銀行估計已經成長50倍來到500億美元的價值,那麼思科花2倍價錢買一個有很高機會產生綜效的私人公司看起來並不誇張。畢竟如果等其上市後才試圖併購,不只得面對股價和併購成本可能進一步上漲的風險,還得進入與公開市場股東的角力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上面這些邁向退出和之後的發展,充滿了創業家、風險資本家、投資銀行家、上市公司以及公開市場的協商角力,比起埋頭苦幹追求使用者數量的指數成長的企業家精神來說,這些協商角力更接近人文藝術的範疇——一個看起來與企業本身價值無關的策略上的決定,可能會讓己方的回報率增加或者減少50%。負責促成上市或併購案的投資銀行家和風險資本家固然已經熟悉這樣的多方協商,通常能夠一路奮鬥到大型退出的創業家也都身經百戰,談判桌上的博弈充滿了濃濃的藝術性。

和後驗的退出博弈不同的,風險資本家還多了一個先驗的退出評估——當我們決定下注一家剛完成產品原型、尚無任何營收、遑論現金流的新創的種子輪時,我們必須能夠看到五六年後各種退出的模式。

後驗的退出博弈有許多玩家都可以介入,先驗的退出評估卻是風險資本家獨有的藝術,這部分我們在下週的專欄會進行分析討論。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 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