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中共同路人」譚德塞讓全球深陷瘟疫危機

2020-04-09 22:12

? 人氣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因大力讚揚中國防疫經驗和各種親中決策,備受各界批評。(美聯社)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因大力讚揚中國防疫經驗和各種親中決策,備受各界批評。(美聯社)

最早在中國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成為全球災難,已是難以改變的事實,截至四月七日,全球已逾一三五萬人確認感染、逾七萬五千人死亡。義、西、美、法、英的死亡數字都超過中國官方數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歐美等地的感染數字還在上升,非洲、拉美、印度、中東等公共醫療體系薄弱的地區也有走向災區趨勢,南半球國家會不會「接力」還不得而知。最終多少人會感染、多少人會死亡都肯定是不忍預測的數字。

死拖活拖才願宣布「全球大流行」

瘟疫還打亂國際生產和貿易鏈,瘟疫後或會出現糧食危機,造成新一輪人道主義災難。全球面臨瘟疫、經濟衰退、糧食供應不足的多重危機。可以說,這一波新型肺炎不但是自一九一八年西班牙流感爆發一百年來全球最嚴重的公共衛生災難,還是二戰以來全球面臨的最嚴峻挑戰。

疫情爆發之初,沒人能想像到事件會發展成全球災難。疫情從武漢一隅擴散到全球,世界衛生組織(WHO)責無旁貸:做為聯合國旗下的國際衛生機構,其功能之一就是阻止流行病在世界肆虐。世衛組織和其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 Ghebreyesus)實在罪無可恕。

中國雖在一月初就通報疫情,但強調可防可控。譚德塞完全跟著中國口吻,令國際社會掉以輕心。

在中國已採取史無前例的封城措施後,譚德塞領導下的世衛組織發表第一次聲明,堅持不把疫情定義為「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直到一月底日內瓦舉行的突發事件委員會會議,經過兩天爭論,最終才做此宣告。惟此聲明仍強調「委員會不建議採取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措施」。譚德塞本人則在國際媒體上大力讚揚中國防疫做得好,強調擴散風險不高。

中國施壓外國的最佳「官方認證」

到二月中,南韓、伊朗和義大利已出現明顯社區傳播,WHO在二月十七日還堅稱新型冠狀肺炎「並非全球性流行病,不提高疫情全球風險級別」。到了二十八日疫情已在全球爆發,才把風險級別從「高」上調「非常高」,但堅持「只有大流行的潛力」。直到習近平三月十日訪問武漢(說明中國情況已穩定)一天後,譚德塞才宣布疫情已構成「全球大流行」(pandemic)。

事實證明,WHO對疫情發展不但缺乏預見,對疫情等級評估也完全滯後。世衛沒有給國際社會及時發出正確信息,降低了各國警覺性,是瘟疫大流行的重要原因。

其次,反對各國對中國封關令疫情擴散。

武漢封城後,多個國家開始醞釀限制到中國旅遊及限制中國旅客(和從中國出發的旅客)入境,即「封關」。中國擔心封關影響其形象和經濟,強調疫情「可防可控」,因此極力反對。

一月三十一日,WHO宣布「反對任何針對中國的旅遊及貿易限制」,這給中國找到最理想的「官方認證」。

此後,中國不斷利用WHO背書,向外國政府施加壓力。中國對實行封關的美國口誅筆伐,包括外長王毅以及各外交部發言人在各種場合不斷抨擊美國的武漢撤僑、發出旅遊警告、禁止十四日內自中國入境的旅客等措施,批評這些做法是「不顧世衛組織建議」、「採取過激措施」。諷刺的是,北韓、俄羅斯和伊朗一早對中國封關,中國卻表示可以理解。

中國武漢肺炎疫情趨緩,積極向全世界送出醫療物資,塑造防疫領導者的形象。(AP)
中國在武漢肺炎流行之初隱瞞疫情,事後即使積極向全世界送出物資企圖修正形象,仍於事無補。(AP)

在中國壓力下,很多國家沒有及時對中國(包括香港、澳門)封關;一些地區雖對中國大陸封關,但不對香港封關,香港又不對大陸封關,便留下病毒傳播的漏洞。如果國際早在一月下旬就對中國封關,疫情絕不會像現在這麼大幅擴散。

直到二月二十七日,全球大流行已開始,WHO還發表聲明稱「根據現有信息,不建議採取任何旅遊或貿易限制」。到了這時,各國才把WHO建議拋在一邊,各自封關。更諷刺的是,一再反對各國封關的中國,現在也對其他國家封關了。
第三,譚德塞讚揚中國數據透明,結果證明中國數據存在致命失實。

中國在早期瞞報數據,打壓吹哨者為人所知。在疫情之初,美國提議派專家訪問但被拒,就被認為與此有關。中國極力反對疫情為「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也是因為一旦如此,中國就有義務讓WHO專家團考察。

WHO專家團確定二月中考察後,中國還一度阻撓美國專家參與。最後為期十五日的考察(二月十日到二十五日),在災情中心武漢只安排停留一日。WHO配合這個行程可想而知,只能是中國專家說什麼,世衛專家團就寫什麼。

考察報告誤導西方國家不戴口罩

中國和WHO的聯合報告以及記者會上對中國的讚美已到肉麻程度,但最大問題還是WHO專家未察覺數據存在致命失實。

三月二十二日,《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引述中國內部報告指出,截至二月底,中國存在高達四萬多名無症狀感染者。中國曾把無症狀感染者計算入確診數據,但在專家訪問前夕的二月七日重新單獨統計,不計入確診數據,也不對外公布。

在雙方聯合報告中,對此無症狀感染者的描述為「已有無症狀感染的報告,但多數在報告時無症狀的病例隨後會出現症狀。真正的無症狀感染者比例尚不明確,但相對較罕見,也不是傳播的主要驅動因素。」如果《南華早報》報導屬實,那麼無症狀感染者至少有三分之一,難稱是「罕見」。

在WHO的統計指引中,把無症狀感染者也納入確診統計。在名字上斤斤計較要各國遵從WHO指引的中國,偏偏在統計上自己搞一套,不依照世衛組織指引。加上無症狀感染者,中國確診數字應該是在十二萬到十三萬間,而不是現在公布的八萬多。

報導一出引起譁然,過了幾天,中國才開始公布無症狀感染者數字。

問題的嚴重性不在於中國把數字「做得好看些」,而是中國沒有把感染的真實情況公諸於世,進而嚴重影響國際防疫方案。

如果國際一早知道無症狀感染者比例這麼高,就不會要求有發病症狀才檢測。採取的遏制措施也會非常不同,可能早就要求從中國入境者驗核酸,而不是有發熱症狀才測。或者採取更嚴厲的封關和隔離措施,甚至一開始就集中力量防範高危險族群遭感染。WHO或許對中國所為不知情,但處處強調「中國數據透明」,無疑是同謀。

第四,在WHO和中國的聯合考察報告裡建議「健康的人不需要戴口罩」。在中國官方強制所有人都要戴口罩的同時,至少十三個中國專家參與的二十五人聯合考察報告中居然不提口罩的重要性,令人困惑。事實上,在最近西方國家紛紛開始鼓勵戴口罩之際,WHO還堅持「沒有證據顯示戴口罩有效」,繼續誤導西方國家。不戴口罩正是歐美災情氾濫的重要原因。

讓「台灣經驗」難與他國官方交流

最後,世衛組織拒絕與台灣合作,令「台灣經驗」(包括戴口罩、及早準備口罩生產分配等)無法在官方平台與國際共享,令各國痛失獲取資訊和經驗的機會。

世衛組織和譚德塞在抗疫上的荒唐走板,已在國際引發眾怒。有美國議員要求譚德塞下台,也有民眾在網上連署要求他下台。但區區一個下台如何能平息眾怒?又如何對得起全球數以萬計死去的人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