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場金融危機 ─銀行家、博物館董事,以及你和我:《大停滯》選摘(5)

2017-04-19 05:40

? 人氣

這些信任,其實大部分都來自非常有限的第一手資訊。但是,大家不是去搞清楚馬多夫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而是──他們對記者說──看到馬多夫身邊的投資者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讓他們放心把錢交給馬多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種「過度仰賴他人」的模式,也讓很多人過度相信那些大搞投機活動的銀行,讓很多投資者對商場上那些隨處可見、華而不實的營運計畫買單。

反正我的任期這麼短,何必殺風景呢?

身為社會型的動物,我們都難免得觀察別人在幹嘛。而且,我們也盡量不去看那些枯燥乏味的研究報告,懶得去了解到底我們實際上創造了多少先進的科技。

造成的結果,就是市場與政府全都徹底潰敗──而且是同一時間敗在同一件事情上。當然,照理說政府早該規範這些業者,不應這麼高度涉險;但實際上,政府也錯估了風險──就跟市場上投資者錯估風險的理由同出一轍。

說到這一點,其實我自己也犯過同樣的錯誤。我並沒有預估到一場大危機正要發生,我也沒有更深入思考科技創新的停滯,沒去多想這種過度樂觀的現象。我自己也樂觀過了頭──畢竟,網路實在太好玩了。

我唯一的不同,是我還滿愛看枯燥乏味的研究報告。

在大部分國家,政府都會非常樂於看到房地產、股市等資產的上漲,不會想要把漲勢給壓下來。事實上,美國政府對房貸業者的假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想盡辦法拉高自有住宅率,這等於在鼓勵人民勇於冒險。直到今天,提高自有住宅率仍然是政府的目標──最近有個「頭期款只需一千美元」的房貸專案,就是政府出錢支持的,你知道嗎?顯然,我們還沒真的得到教訓。

我們正陷入經濟大停滯。這解釋了為什麼政府官員們竟然會容許這麼嚴重的負債比率,以及為什麼他們不願阻止房地產泡沫化的發生。當中位數所得長期停滯,卻又同時想花更多錢,最好的辦法就是舉更多債,或是用錢滾更多錢──例如我們買房子之後,看著房價上漲,儘管只是很短暫。這麼一來,短期內生活水準會提高,人們也會感覺更富有。在美國,託政府之福,房子幾乎成了一款新的提款機。

問題是,實際上的財富並不存在。

來看看看我們靠著名下的房子,領出了多少錢吧。在一九九三到一九九七年之間,美國人靠著抵押名下房屋所動用的錢,相當於GDP的二.五至三.八%。到了二○○五,這個數字暴增為一一.五%。但這筆錢不是真正的財富,只是換個方式向未來預支而已。

而沒多久,未來就降臨了。

為什麼政治人物都傾向縱容、鼓勵這種行為?原因不難理解。許多政治人物都只有很短的任期,有的兩年,有的四年、六年。短線消費所帶來的好處,再明顯不過了,大家看起來都很快樂,然後讓大部分的民意代表能一再成功連任。又何必煞風景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