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什麼是鄧小平對臺「胡蘿蔔+大棒」政策?

2017-04-16 07:10

? 人氣

雷根總統上臺後,對臺灣態度友好。1981年1月4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史蒂芬參議員時說:「像臺灣這樣的問題,以為中國可以吞下去。吞不下去,不會吞下去的」。他威脅說「在臺灣問題上如果需要中美關係倒退的話,中國只能面對現實,不會像美國有些人所說的那樣,中國出於反對蘇聯的戰略會把臺灣問題吞下去,這不可能。」當時,雷根對蘇聯採取強硬政策,舒緩中國的壓力,這對中國國家安全有利,但是鄧小平不肯因為美國對蘇聯強硬而把臺灣問題「吞下去」,聯美反蘇和解放臺灣是不能混為一談的兩回事。如果美國執行「臺灣關係法」而導致中美關係倒退的話,中國也只能正視現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81年6月16日,鄧小平會見雷根的國務卿海格,鄧警告:「擺在我們面前最敏感的問題還是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現在臺灣海峽形勢很平靜,有什麼必要不斷向臺灣出售武器?這樣的問題涉及到中國最大的政策之一,就是要統一祖國,使臺灣回歸祖國。就中國方面來說,希望發展兩國的關係。但我們也不迴避。不能不想到,假使這個干擾行動太厲害會引起相應的反應,導致中美關係停滯,甚至倒退,思想上要有這種準備。」鄧小平說得很硬氣,如果美國不理會中共的民族感情,那就讓中美關係倒退吧。

面對鄧小平的威脅,雷根政府作了讓步,最終與中國簽署了「八.一七公報」,確認美國今後「向臺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上和數量上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的水準」,並答應對臺售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1982年9月8日,鄧小平會見尼克森時指出,發展兩國關係障礙還很多,「最大的障礙還不是向臺灣出售武器問題,比這更具有長期影響的還是『臺灣關係法』。」鄧小平始終不排除使用武力的戰略考慮,也是為了與「臺灣關係法」對抗。

經歷了美國通過「臺灣關係法」到中美簽定「八.一七公報」這期間的磨合,鄧小平更堅定了「不能排除使用武力」的戰略考慮。1984年10月22日,鄧小平告訴黨內高層:「我們堅持謀求用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但是始終沒有放棄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們不能作這樣的承認。如果臺灣當局永遠不同我們談判,怎麼辦?難道我們能夠放棄國家統一?當然,絕不能輕易使用武力,因為我們精力要花在經濟建設上,統一問題晚一些解決無傷大局。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們要記住這一點,我們的下一代要記住這一點。這是一種戰略考慮。」鄧小平的這一考慮是他畢生與國民黨打交道以及長達十年的與美國談判臺灣問題的經驗結晶。鄧小平從1929年在廣西策動百色起義,到1949年指揮渡江戰役,他與國民黨打仗的時間有二十年。鄧小平在文革後的兩次復出,第一次出任解放軍的總參謀長,第二次則擔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因此,鄧小平迷信武力,無視臺灣民意。後來他也是用武力來處理「六四」民運和與趙紫陽的黨內鬥爭。鄧小平認為,如果承諾不以武力解決問題,那麼中國就永遠無法統一臺灣。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