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數十年前的台灣是國際上的科技龍頭,現在卻得面臨慘澹代工命運?

2017-04-11 12:09

? 人氣

送誰?怎麼送?篩選標準必須說清楚!

「我們之所以想要送出這些精英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我們得先拋出議題,讓大家了解科技部長剛上任在做什麼。我們先試試看,在挖掘台灣最缺乏哪一塊再補哪一塊。」陳良基說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趙式隆:「部長,剛剛有觀眾回應了這部分的問題。他們想請問,未來只有可能派博士之類的高知份子去嗎?坊間的民眾有沒有可能呢?」

「我們希望,去的人有基本的技術背景」陳良基表示,在挑人的時候會已有基礎技能的人為主,並不希望去的人只是走馬看花,而是真的能夠進入公司、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除了大企業之外,科技部也希望把人送到矽谷的新創公司,這種小型公司極力需要人手,台灣人才就非常適合去這種公司。

承接剛剛所說的論點,為什麼科技部要選博士去矽谷發展而不是具有經驗的業界人士?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博士會不會對業界的生態不是很有概念, 進而導致適應不良的問題?」

陳良基也做出了澄清。他認為,這個社會對博士有太多固定的想法,其實他們很多動手能力也非常強。況且矽谷在做科技創新的都是博士級的人才,我們拿碩士去跟人家打是不行的 我們得重用自己的博士。

今年預計送 50 到 100 人到矽谷,預計七月就可以完成計畫。「如果,他們可以在那裏繼續發展,沒關係你也不用急著回來,可以多看看、多聽聽,搜取更多的技術與資源。」

陳良基認為,這計畫攸關整體國家發展:「我們是有聽到這些聲音,有人會說厲害的人自己會去,但我們是希望可以培養國家自己的人才團隊──年輕人應該要有把計畫技術帶回公司的信心。」矽谷本身的草根文化也非常固著,就算這群團隊真的沒辦法帶回實質的技術,至少他們也可以帶人脈回來。

趙式隆:「部長那我做一個小總結,這次的計畫就是把西經帶回來的概念,把國外的資源囊括回國內?」

陳良基回應道:「沒錯,就是這種概念。像是我們之前也有派人去矽谷學習市場模型的技術,成果非常良好,得到許多資金投入;那時候從矽谷募回將近 14 億的大筆贊助,效果非常良好,我們也希望這次的計畫跟上次一樣有良好的成效。」

部長,關於那 50 億的國家級研究中心……

「部長最近講到 50 億的國家級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其實大家都不太理解那到底是什麼。可不可以在這裡請部長仔細為我們說明一下?」趙式隆問。

陳良基感慨地說到,「我之所以會這麼在意科技、在意台灣發展,是因為我強烈感受到這些好處。」他在 1979 年時畢業,當時是基礎科技正要起飛的年代,所有東西逐漸數位化,網際網路也不斷建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