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董事長張果軍:我為何買下《新新聞》?

2017-04-10 11:11

? 人氣

問:在「紙媒已死」不斷的此刻,您買下《新新聞》周刊,被視為是逆向操作,請問您如何看待這個評價?

紙媒有諸多形式,有大眾形式,也有專注小眾,出版頻率也有許多種。紙媒不會完全消失,就像書本不會消失一樣。網路興起對紙媒有很大影響,尤其網路新聞的即時性讓報紙的新聞變舊聞,對報紙影響最大。我們選擇從周刊切入,就是覺得網路和周刊最互補,我們在內容、通路、及業務上都可互補,且可有許多線上線下互動的整合,給讀者及廣告主不同的體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紙媒在網路興起後,一窩蜂都在談轉型或改造,也都設立了網路部門,但是舊包袱太大,一時脫不了,能成功轉身的,可說沒有,唯一最接近的是紐約時報。同時,也有許多網路原生媒體誕生,如美國的Buzzfeed、Hufffington Post,亞洲的《風傳媒》、《端傳媒》、關鍵評論網等。紙媒設立網路版常見,網路原生媒體併購傳統媒體,還是第一次看到,這也許給大家逆勢操作的感覺。但我們的看法不同,在做內容及傳播內容的產業裡,不同的內容形式要透過不同的通路,去接觸到不同的分眾。網路絕對是未來的趨勢,但不同的通路,還是有它的價值。我們相信,透過更好的整合,一定可以發揮更多的綜效。

在張果軍看來,多元媒體的合作將成趨勢,接觸更多的閱聽眾。(葉滕騏攝)
在張果軍看來,多元媒體的合作將成趨勢,接觸更多的閱聽眾。(葉滕騏攝)

問:《風傳媒》與《新新聞》原來是兩家媒體,未來同屬一個媒體集團,可望產生綜效及雙贏,請問未來將維持何種關係,會有何種合作型態?

會維持雙品牌,但要逐步整合,以發揮綜效。綜效包括品牌加乘,客戶基礎擴大、內容豐富完整,以及成本節省,收入增加,這涉及許多經營上的know how。

我們會先從IT後勤開始,給前線同仁提供更好的支援服務,在網路時代「技術」絕對是另一個驅動核心;然後業務整合是必然的,業績一定有加乘的效果;最後,內容及線上線下整合,讓內容的豐富性、完整性,及影響力完全發揮出來。

問:此前,《新新聞》被認為是「專業政治取向」的雜誌,接手經營後,會改變新新聞原來設定的編輯方計和目標嗎?

不會,政治專業是《新新聞》的核心,但我們會更豐富它的內容。

問:曾有媒體指稱《新新聞》將延攬馬政府幕僚蕭旭岑擔任董事,但後來公布的董事名單並沒有,是否能加以說明?

新任董事名單本無邀請蕭先生的規劃,媒體未經查證的報導,對蕭先生造成困擾,我們深感遺憾。

問:大家可能比較沒注意到,您這次也買下台灣指標民調,請問您認為指標民調未來將在媒體事業中扮演什麼角色?

國內外很多媒體都有民調部門,幫助媒體掌握最新的民意動向,指標民調加入《風傳媒》及《新新聞》這個大家庭,搭配《風傳媒》的大數據新聞「風數據」、公共政策調查新聞,可以協助驗證並挖掘出新的重大議題,三方必然相得益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