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25年》 柏林圍牆已是歷史非記憶

2014-11-18 09:00

? 人氣

9日晚間,布蘭登堡大門前圍觀的民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德國人稱柏林圍牆倒塌為和平革命(peaceful revolution)。二次大戰後德國因戰敗,被英國、美國、法國、蘇聯分為四個軍事占領區,德國自1949年分裂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俗稱西德)與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俗稱東德)。前者與英、美、法結盟;後者與蘇聯為友。

東西兩德對峙時期在交界處建起分隔線,柏林在1951年至1961年期間,是唯一可以開放東西兩側民眾可以進出的地方。為了形成更有利的防堵,東德政府在蘇聯的協助下開始建造柏林圍牆,並設立檢查站,防止民眾前往西德。柏林圍牆的建成究竟是東德政府的主意,還是當時蘇聯的主使,至今在德國仍然備受爭議。

東邊畫廊與奧伯鮑姆橋皆為東西柏林重要的分隔區。

該圍牆建立後卻也成為東西德分裂時期最多民眾送命的地點。根據位於柏林圍牆的查理檢哨站博物館(Mauer Museum)統計,有5075位東德人成功脫逃到西德,但也有1684位試圖跨越邊界的東德人葬送性命,其中多半發生在柏林圍牆處。

奧伯鮑姆橋(Oberbaumbrücke)原先允許西德人民過境東德,後仍遭到封鎖。1990年東西德統一後,直至1995年才允許車輛上橋。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象徵了冷戰時期的結束。來自美國的艾提(Arti)說,她已經是第七次到柏林旅遊,這次特別從紐約來參加柏林圍牆25周年紀念日。熱愛自由的她表示,柏林圍牆倒塌是自由的象徵,也是吸引她參加紀念活動的原因。

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走在展覽途中遇到最多的還是德國人,其中不乏攜家帶眷前來參與的民眾。年長的祖父母輩牽著孫兒,一一比劃過去在東西德分裂時期發生的種種故事,回想、靜思、緬懷。

德國老奶奶向孫子解說當時在柏林圍牆發生的事件。

此次紀念活動有許多攜家帶眷前來參觀的德國家庭。

旅客閱讀展覽箱上的歷史照片與解說。

然而,對於年輕一輩的青年而言,柏林圍牆帶來的震撼感卻逐漸褪去。筆者訪問的幾位出生於1990年代的學生中,均認同柏林圍牆倒塌是重要的歷史事件,但已不存在於自己的成長記憶中。

孩童在彩繪的柏林圍牆殘垣前留影。

孩童在柏林圍牆添上新色。

生長於德國漢堡的導覽解說員艾肯(Akan)則表示,柏林圍牆倒塌當時並沒有太特別的感覺,但印象最深的是看到許多湧向銀行的民眾,表示自己是東德人,以此領取西德政府頒發的100馬克歡迎費。

對於柏林圍牆的倒塌,艾肯也提出不同的視角,表示當時在西德境內有許多外國移工,發現統一後並沒有為自己帶來更多福利,反而因為東德人的湧入讓找工作難上加難,也讓許多移工對於統一不抱有興喜之情。

25年前,因誤會倒下的柏林圍牆敲響了共產主義意圖統治世界的喪鐘,間接造成前蘇聯的土崩瓦解;25年後,世人在紀念柏林圍牆倒塌的同時,德國人已將柏林圍牆視為歷史,不願再回想起那段血淚斑駁的過去歷史,就算還存在記憶中,也是歷史巨輪所造成的一段意外,時間繼續往前走,德國人已學會往前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