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雲驄觀點:按讚雖爽 卻撐不起一家媒體

2017-04-09 07:00

? 人氣

華盛頓新聞博物館的新媒展示區。(來源:segd.org)

華盛頓新聞博物館的新媒展示區。(來源:segd.org)

1. 裁員不等於失敗。

2. 入不敷出,燒錢太快,只是自己沒算好,不等於讀者不需要好文章。

3. 砍掉重練乃商家常事。7-11賠了多少年,聯電燒了多少錢,路還很長呢。

4. 與其泣求廣告,不如花時間做出有自信、值得付費的「內容」。

5. 別心急,反正新媒體已經不新了,放慢腳步,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天道必酬勤。

百年前Newsroom牆上的標語

「精確,精確,精確!」(Accuracy, Accuracy, Accuracy!),「即時,謙恭,誠懇!」(Promptness, Courtesy, Geniality!)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那是百年前美國報業先鋒《紐約世界報》,辦公室牆上的標語。走進那個年代的美國媒體,常可見到類似的口號。

當然,標語早已隨該報倒閉而灰飛煙滅,今天的媒體更沒把這些字眼──除了「即時」二字──放在心上了。但讀者真的不再需要精確,不再想看謙恭與誠懇的媒體了嗎? 如果今天的媒體要在自家牆上貼標語,會貼什麼呢? 是社群、互動、分享,還是按讚數、點閱率、大數據?

一八八七年,紐約世界報的創舉,以《環遊世界八十天》的小說為藍本,派出女記者重走一次,七十二天完成採訪。
一八八七年,紐約世界報的創舉,以《環遊世界八十天》的小說為藍本,派出女記者重走一次,七十二天完成採訪。

走進新聞學院,你也將發現有些新聞學者的語言,已經悄悄改變。過去,他們教學生「新聞寫作」,現在則是教「內容生產」;以前,學生要學習判斷「新聞價值」,如今要懂得「內容行銷」。改用內容二字,似乎也甩開了新聞工作的基本標竿──事實、正確、客觀,抖掉了媒體長期攬在身上的責任──告知大眾、提升社會、進步國家。沒了標竿與責任的內容,高點閱是王道,會行銷是贏家。

問題是,高點閱雖爽,能分享更讚,卻從來撐不起一家媒體公司。打從有網路以來,幾乎所有老媒體都把砸錢編寫出來的新聞po上網,讓世界免費享用,寄望著能靠著你我的點閱,帶來豐厚的廣告收入。結果? 當然沒有成真。

好新聞,必須付出代價

新創媒體就更不必說了。原本以為從網路出發,免了印刷,省了發行,就能成為前景光明的「新媒體」。但驀然回首,很多新媒體這才發現,自己不過是「新的」媒體,跟老的媒體一樣面臨著相同困境: 如何留住讀者?收入打哪來? 養記者要錢,邀評論也要錢,但文章是免費的,廣告得點閱率高才有搞頭,怎麼賺回來?

這就是為什麼,最近剛被併購的Business Insider把心一橫,築起了收費牆──雜七雜八的內容你還是可以隨便看,但想看好料? 就得掏腰包。另外幾家老牌的媒體如《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現在也不再像過去那麼大方了,想看可以,要買單才行。

日經宣布買下《金融時報》的記者會(美聯社)
日經宣布買下《金融時報》的記者會(美聯社)

當然,不買單的人還是很多,收了費也不等於不會倒,例如梅鐸當年搞的ipad版 The Daily,收了超過十萬名付費訂戶,照樣在短短不到兩年收攤。但一家又一家媒體改採收費策略的背後,傳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 好新聞,是必須付出代價的。

否則,當媒體長期陷入苦戰,再好的新聞工作者也會沉淪。最近BusinessWire對美國約四百名新聞工作者做了一項問卷調查,看看他們現在如何發掘新聞,用的是哪些消息來源,以及如何看待未來。結果發現,多數受訪者早已對過去奉行多年的新聞準則,再也沒信心。他們大多認為,一個全新時代已經降臨,未來的新聞會以簡短的、便於在社群網站上分享的消息為主。這意味著,他們將投入更多時間在熱門的即時新聞,較少時間好好寫篇深入的報導,會更以點閱率高低為己任,更少為寫篇好文章為榮。

數位時代新思考的答案在哪裡?

這自然不是好消息,畢竟,讓讀者能在手機、電腦上看趣味新聞打發時間當然很好,但鼓勵媒體用心報導重大且深入的硬新聞也很重要。所以媒體、學者與科技業都在找方法,研究著如何透過新科技,激發新點子,找到媒體與讀者雙贏的答案。就在我寫這篇文章時,Google宣布要成立一個百萬歐元基金來獎勵新媒體、「引燃新思考」,數天內已經引來許多人摩拳擦掌,都想在這筆錢中分一杯羹。

但要引燃新思考,就得面對真難題:怎麼做,才能讓未來的讀者不會在真假難辨的內容農場上狐疑,不會上標題黨的鉤,不會讓寶貴的時間糟蹋在一篇又一篇沒營養的爛文章裡? 要怎麼做,才能讓我們能安心地接收到有人秉持著「精確、精確、精確」的態度,為讀者把關的新聞? 要怎麼做,才能讓我們打開手機,划來劃去全是「即時,謙恭,誠懇」的內容? 科技未來的答案,會不會就藏在百年前媒體牆上的標語之中?

*作者為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本文原刊《數位時代》258期,有感於媒體環境之變,授權重刊轉載。原標題為〈百年前Newsroom牆上的標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