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約會是西方邪惡產物!印尼興起「不見即婚」風:不見面、不親吻、純電話聊天

2020-03-29 07:30

? 人氣

印尼近期興起「不見即婚」。(圖/*CUP)

印尼近期興起「不見即婚」。(圖/*CUP)

印尼的新刑法修正草案本應於去年通過,條例當中一項為禁止婚前性行為,最終卻因爭議太大而延後表決。但即使沒有明確法律禁止,印尼卻興起類似盲婚啞嫁的風潮,婚前不曾親身接觸,就決定廝守終生。

經歷過一連串分手之後,Dwita Astari Pujiartati 感到沮喪,決定不再追求浪漫,轉向不約會即結婚。這位 27 歲的教授在穆斯林神職人員兼媒人的幫助下,與相親對象交換資料,直至一位久未聯絡的熟人找上她,並表示同樣想嘗試「非接觸式約會」。雙方不牽手、不親吻,甚至近一年沒有親身會面,只用電話聊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Pujiartati 說:「直到我們感到『來電』,(我現在的丈夫)問我的父母可否向我求婚。」這種方法印尼語稱為「Taaruf」,Pujiartati 認為這可擺脫約會,避免婚前接觸及性行為,做個真正虔誠的穆斯林。她說:「為甚麼我要選擇做一些浪費時間又不蒙神喜悅的事呢?

印尼「Indonesia Tanpa Pacaran」(印尼無約會)運動正在蓬勃發展。以婚事為目標的群體僅在 Instagram 上就有 100 萬關注者,正瞄準印尼龐大的 Z 世代群眾。組織表示,人們任何婚前接觸都應受到監督,亦應盡早結婚,婚前約會是西方的邪惡產物。為傳達此訊息,集團更推出品牌產品,包括帽子、鑰匙扣及頭巾頭套。

2015 年,當時仍就讀大學的 La Ode Munafar 發起了這場運動。他在除夕於肯達里(Kendari)舉行大型分手會,期間譴責約會這種行為,又呼籲出席者與伴侶分手。當時有年輕人走到台上致電女友提出分手,引來歡呼及鼓掌。活動完結後,Munafar 說:「我從科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對約會進行了研究,發現這在所有方面都是有害的。」

不過,「不見即婚」可能早於 1998 年蘇哈托獨裁政權倒台之時已植根,因其在位時大力壓制宗教表達自由。加札馬達大學(Gadjah Mada University)社會學家 Sidiq Harim 說:「這個民主時代為宗教表達開闢了空間。」

印尼近年漸趨向宗教保守主義,也有名人宣佈採取更加虔誠的生活方式。去年,政府在保守的伊斯蘭組織的支持下,試圖推動修改刑法,禁止婚前性行為,但因為引發公眾的強烈抗議而擱置。批評者指短暫、建基於簡歷的關係容易引發婚姻問題,人權組織印尼古斯都爾網絡研究人員 Kalis Mardiasih 說:「我聽過很多家暴的故事。當然,這也可能在其他關係中發生,但最重要的是盡早了解對方的態度,看看他們是怎樣的人。」

當然,並非所有印尼人都被愈來愈興盛的「不見即婚」所吸引。25 歲的 Azara Mahdaniar 就說:「我不同意這種閃婚。因我不想許下承諾後,才發現伴侶是刻薄或會口出惡言的人。」

文/TAN HA LAM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CUP(原標題:約會有罪:不見即婚興起)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