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讓日本「立皇嗣」大典也受到影響!揭秘天皇制「萬世一系」如何決定繼承人

2020-03-29 06:30

? 人氣

德仁天皇。(美聯社)

德仁天皇。(美聯社)

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影響,日本政府原定4月舉辦「立皇嗣之禮」儀式擬簡化祝賀宴等儀式,根據現行的《和平憲法》第二條,日本天皇實行世襲制,皇位繼承依照國會議決訂立的《皇室規範》。第一條規定:「(天皇之位由)屬於皇統(天皇血統)的男系男子來世襲。」第二條則規定了繼承的順位次序:皇太子→皇長孫(皇太子的兒子)→其他皇太子的兒子及其子孫→皇次子(皇太子的弟弟)→皇次子的子孫。昭告德仁天皇的胞弟秋篠宮成為皇位繼承順位第一位成為皇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本史學者胡煒權在其著作《解開天皇祕密的70個問題》提到,比較戰前與戰後的《皇室典範》,除了取消了「嫡出」原則,基本精神不變,以傳位給長男長孫為優先,而且將方法提高到「祖宗」規定,意味著《新.皇室典範》強調嫡、長繼承乃源於古代的制度與傳統,即所謂「萬世一系」。天皇制下的皇太子是法定的儲君,在目前大多數立憲君主制的國家,以及不少中國古代王朝,皆遵此道。但日本皇太子制與皇后制一樣,曾中斷數百年,也經歷很多演變,某種程度上可說是一個全新的產物。尤其「皇太子」是不是等於「長子」的問題,更是爭議不斷。接下來,看看在日本歷史上,「儲君等於皇太子」的演變,從而幫助我們理解現今的皇太子。

不穩定的皇位繼承方式

日本歷史上的確曾存在過皇太子制,但其中仍有諸多不明確的部分,皇太子既不一定是長子,他的權力也不多,而且從現存文獻和出土文物裡,也確認當時的王位繼承方式,似乎並沒有硬性規定父子繼承,實際上多次過出現兄弟相承。因此,我們只能說古代日本的皇太子制只是一個曾經出現,但不成功落實和穩定推行的制度。在公元六至七世紀時存在過「日之御嗣」,「日」就是天皇,真正意思是「天照大神的御子孫」,後來「日之御嗣」慢慢轉化為皇太子的代名詞。

不過,大和朝廷初期曾有過豪族酋長出身的大臣,共同推舉王子繼承王位的情況,換言之,冊定「日之御嗣」時也要考慮群臣的意向。這曾引發多場豪族與個別王族、王子勾結,與其他黨派爭奪王位的事件,王位繼承處於極度不穩定的狀態。到了七世紀左右的律令時代,終於出現了名符其實的皇太子制,這是為了否定上述群臣干預王位繼承的新政策。那時候訂立的《大寶律令》與《養老律令》便有「繼嗣令」,均明文規定「凡皇兄弟皇子、皆為親王,(女帝子亦同)」。也就是說,公主可為天皇,而她所生的兒女都可為親王,都有資格繼承皇位。

因此,七世紀時的大和朝廷既承認女天皇,以及她兒女的繼承權。這是因為當時的天皇與皇后都是王族出身,所以按照這道理,只要能保證繼承人是王族血脈,皇太子不一定要是天皇的長子,公主也可被立為皇太子(真實例子就是孝謙天皇/稱德天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