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炯朗專文:吳冠中的散文風采

2017-04-14 05:50

? 人氣

接下來文章的第二段是這樣開頭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北京,1950年。大概由於也吃過那麼多的苦,常常想起玄奘,珍惜玄奘取來的經典。我將取來的經傳給美術學院的學生。從此我被確認為資產階級形式主義者,承受各式各樣的批判。……解放初期的鑼鼓和彩旗豈能掩飾百年的貧窮真實,但我構思的作品一幅也不許可誕生,胎死腹中。……無法觸及深層的社會題材,我改弦易轍,改行作風景畫,歌頌山河,夾雜長歌當哭的心態。……「內容決定形式」成了美術創作的法律,……我自己在教學中仍悄悄給學生們灌輸形式美的營養,冒著毒害青年的罪名。

在這裡,我們看到吳冠中橫站在盲目瘋狂的意識形態,和他所體會到的美的真諦兩者中間,接著他回過頭來說:

離開巴黎,我對西方的敵情觀念並沒有消減,反而更為強烈。每作畫,往往考慮到背後兩個觀眾,一個是我的老鄉,一個是西方的專家。能夠同時感染他們嗎?難!

這就是吳冠中橫站在中西之間,一生拚搏的一個字:難。接下去他說:

中國畫家吳冠中(取自中國台灣網)
中國畫家吳冠中在巴黎時拍攝的照片。(取自中國台灣網)

祖先的輝煌不是子孫的光環,近代陳陳相因、千篇一律的「中國畫」,確如李小山呼籲的將走入窮途末路。我聽老師的話大量臨摹近代水墨畫,深感近親婚姻的惡果。因之從七十年代中期起徹底拋棄舊程式,探索中國畫的現代化。所謂現代化其實就是結合現代人的生活、審美口味,而現代的生活與審美口味是緣於受了外來的影響。现代中國人與現代外國人有距離,但現代中國人與古代中國人距離更遙遠。

要在傳統基礎上發展現代化,話很正確,並表達了民族的感情,但實踐中情況卻複雜得多多。傳統本身在不斷變化,傳誰的統?反傳統,反反傳統,反反反傳統,在反反反反反中形成了大傳統。叛逆不一定是創造,但創造中必有叛逆。

我自己同時在油彩和墨彩中探索,竭力想在紙上的墨彩中開闢寬廣的大道,因不少西方人士認為紙上的中國畫沒有前途了。由於敵情觀念和不服氣吧,願紙上的新中國畫能與油畫較量,以獨特的面貌屹立於世界藝術之林。

這篇文章裡,吳冠中道出怎樣橫站在中和西、傳統和現代、油彩和水墨中間。的確,大家公認吳冠中的藝術風格和理念,就是油畫民族化,和中國畫現代化。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前清華大學校長,本文選自作者新作《語文力向上:國文課沒教的事3》(時報出版)

向上語文力(作者提供)
向上語文力(作者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