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儒家帝制下,民主政治在華人世界裡的困難

2020-03-28 06:00

? 人氣

孔子居中講學,曾子長跪問孝。可以看到其他人都是席地而坐。( 圖/宋高宗書孝經馬和之繪圖 冊 開宗明義章(畫),取自國立故宮博物院,研之有物提供)
儒家思想講究尊卑,沒有「平等分享」這回事。( 圖/宋高宗書孝經馬和之繪圖 ,取自國立故宮博物院,研之有物提供)

台灣雖然也有儒教的傳統,但是,台灣社會的互助傳統,卻跟儒教下的漢人稍有不同,台灣人普遍知道要分享,也有互相問候吃飽否,招待陌生人一起用餐的習俗。我猜測這個文化應該是原住民文化所遺留下來的。台灣原住民族也是在原野裡求生跟戰鬥,沒有受過千年儒教與科舉考試的影響薰陶,許多草原部落民族也有類似的行為,台灣的社會文化因為有四百年跟原住民同婚的關係,擁有類似的習俗不難理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這個帝制民族,之所以難以改變,在於所有人對於集中權力分配的心理需求是很大的關鍵。那算是一種囚犯困境,當所有人都在搶,自己不搶就會損失。武漢肺炎下的物資爭搶正是那樣。當中央極權消失以後,必定大亂,也難怪中國人常說不能沒有皇帝,不能沒有中央極權,就像家裡不能沒有大人一樣。因為,在中國的文化裡,就是欠缺人與人平等互惠的習慣跟文化。所有人的生活與社會活動或是經濟活動,都是建立在儒教的權力階級秩序之上。一旦最高的權力消失,往下的權力結構也跟著瓦解,秩序也跟著消失了,然後就是災難跟死亡。

天下分久必合的原因正是在此。然而帝制極權也必然導致資源的濫用跟無效率,那是“國家為什麼失敗”書裡説的榨取型制度,資源終有消耗到不夠的時候,不是對外戰爭擴張,就是內戰爭奪有效資源。這種循環一直都在進行中。

然而,文化的演變跟適應,有他時間上的軌跡跟路徑,傳統的擁護者更是會抵抗,退回過去,甚至也是可能的。歷史顯示,人類社會的文明,並非持續穩定的進步,而是有時進步,有時停滯,有時倒退的。

就華人,或是漢人的儒家帝制文明而言,有他一定的保守能量蓄積著,不一定能被打破,也不一定能改變成民主自由的制度。然而,這個世界已經是個天涯若比鄰的世界了,所有國家民族跟地區的發展都會互相影響,互相適應。從台灣的演化來看,民主制度在儒教帝制文化之下的抗性非常巨大,雖然民主自由被當成了一件在道德上具有正當性與優越性的價值認同。

民主自由在中國,這十年到底走了多遠?(圖/PIXABOY)
如今全球化的世界,所有國家民族跟地區的發展都會互相影響,互相適應,「民主自由」思潮來到了華人世界,與傳統儒家思想產生火花,未來究竟會怎麼發展?(圖片取自pixabay)

「國」即為「家」的延伸 統治者以宗長自居

但是,這個文化有他更高的價值認同,就是從家族親情倫理擴張延伸到國家統治權力關係的倫理階級,那是種不成文的道德認同,類似宗教,也是文化習慣。民主,必須服務於這個儒教的道德系統,才算是好的民主。傳統衛道人士,到今天還在說,民主就是孟子的以民為主,就是這個作用。

看看下面這些罵人的成語:不肖子孫、背祖忘宗、以下犯上、數典忘祖、背恩忘義、大逆不道,都是家族式,咒罵人家背叛祖先,違背家庭倫理的詞語。而中國的帝制裡,用來攻擊其他不願意臣服於我皇的地區國家時,用的也是相類似的詞。

這就是證據,證明中國人的“國”的概念,就是家的延伸。也是親情關係為基礎的群體概念。統治者必須以所有人的祖宗家長自居,並威逼強迫所有人認他為父。

那跟西方自啟蒙時代之後,建立在以法律關係為基礎的契約論的國家觀念,政府只是暫時被授權管理國家,完全是不一樣的。然而,我們知道,來自西方的民主,是主權在民,人民是老闆股東,政府是員工或代理人。而中國人的民主想像是主權在政府,政府為父,人民為子。這是最大的差別,也是最大的困難。

*作者為土木技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