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籃球陷入黑暗期,大專籃球員的光榮時刻已結束,謹慎的「升學考量」成基層選手唯一出路

2020-03-24 22:56

? 人氣

輔仁大學今年畢業的中鋒曾祥鈞,是本屆大專盃唯一有成人國家隊資歷的,可以說是最有機會延續球員生涯的一人。(余柏翰攝)

輔仁大學今年畢業的中鋒曾祥鈞,是本屆大專盃唯一有成人國家隊資歷的,可以說是最有機會延續球員生涯的一人。(余柏翰攝)

108學年度UBA大專籃球聯賽在3月22日正式結束,健行科大以及世新大學分別拿下男、女子組的冠軍,一個是創下連霸的難得成績,一個是拿下隊史首冠,男女共8支隊伍讓今年的大專籃球決賽周末場場精彩,令所有球迷印象深刻,而今年各大專院校籃球代表隊,都有不少潛力、能力不錯的應屆畢業生,準備離開學生身份,投入職業的環境,試圖延續籃球生涯,但即將遇到的問題是,這些在學生賽場上叱吒風雲,擁有「明星光環」的優秀籃球員,也許在時下台灣此時此刻的籃球生態環境中,將面臨未來無球可打,被迫轉換跑道的殘酷現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職業聯盟、球迷之間的惡性循環,台灣籃球已死

在CBA突然解散,台灣頓失籃球職業聯賽後,許多年輕好手失去了能一展長才的舞台,經過4年的黑暗期,在2003年由中華籃協為主,各界相關人士推動並成立SBL超級籃球聯賽,台灣籃球才重新燃起熱血,再次在寶島掀起籃球熱潮,但好景不長,經歷過與中華職棒相同的簽賭事件影響,加上「黃金世代」球員西進轉戰中國CBA賽場,SBL的關注度可以說是懸崖式的下降,在年連虧損的情況下,轉播、行銷單位都沒能堅持延續,產生了每年都在更換合作公司的窘境,整體聯盟行銷宣傳不到位,也導致球迷們的黏著度降低,年度賽事票房慘淡,目前聯盟僅存的5支球隊,可以說是都用最低限度的預算在維持經營,誰都說不準未來,這個台灣目前最高的籃球殿堂,會有怎樣的狀況發生。

除此之外,近年來許多聯盟球星,包含具有國手資歷小有名氣的球員,紛紛發生許多負面新聞,諸如家暴、外遇劈腿、牽涉社會事件、參與賭博等等,除了嚴重重創聯盟形象之外,球員們之間也飽受許多社會大眾負面的批評,許多行為開始被放大,曾經人山人海的支持人潮轉變成為尖酸苛薄的網路鄉民,原先光鮮亮麗人人吹捧的籃球明星,一轉眼成為人人看不起的過街老鼠,除了傷害球員們對於成為職業球員的想像,乏人問津的賽事也讓這些職業球員找不到持續進步的動力,而這樣的狀態截至目前SBL來到第17個球季,沒有任何的起色,還變本加厲,雖然在賽制首創雙洋將制度等等調整,試圖增加比賽的精彩程度,但基本上可以說台灣職業籃球環境已死,每年大家期盼的不過是許多旅外球星回歸組成的中華隊,才能讓球迷們短暫團結一致,但今年來國家隊爭戰國際賽場成績慘烈,這樣的向心力能維持多久沒人能保證,幾乎可以說,台灣籃球已經走入另一段黑暗期了。

畢業生的職業之路:SBL慘淡且依舊年輕、ABL飽和且磨練機會少

舉凡這個學年度即將脫離校園的應屆畢業生,輔仁大學具有中華成人代表隊資歷的曾祥鈞、得分爆發力極好的鋒線型後衛盧峻翔,台灣師範大學大前鋒,也有中華培訓隊資歷的周桂羽、蘇士軒,衛冕隊伍健行科大冠軍賽MVP後衛林俊吉、射手朱雲豪等人,還有許許多多優秀的大專應屆畢業球員尚未列舉,對於今年職業環境來說應該是令人期待的一年,但諸如上述所說的,目前台灣的職業籃球環境並沒有太多的機會讓這些後起之輩延續籃球生涯;SBL在第17季新人選秀會上僅在前兩輪選中3位新秀,其中2位加入台灣銀行、1位加入高雄九太科技,其餘3支隊伍在首輪就決定放棄不選擇,或是可能以自由球員的方式召募、補充球隊戰力,基於達欣工程籃球隊才剛解散,自由市場有許多經驗豐富且能力經過考驗的球員,這也的確壓縮了新秀球員的舞台,目前聯盟5支球隊中不乏有多位年輕球員等待機會展現自己的能力,球迷們口中的「老將」,也幾乎都還在當打之年,面臨這樣飽和的狀態,要讓僅有潛力但尚未證明自己有多少戰力的新秀們加入聯盟,實在有難度,即使加入了,也可能沒有太多的發揮空間,只能在登錄名單中載浮載沉。

另外,看看國內2支挑戰ABL東南亞職業聯盟的台北富邦勇士以及寶島夢想家,雖然都是具有規模的職業球隊,但每支球隊有3個名額保留給外籍球員,在能力上他們也將擁有最多的發揮空間,為了在跨國聯盟中取得一定的好成績,對於能立即貢獻戰力的球員肯定是首選,所以面臨跟SBL一樣的情況,現在台灣環境並沒有能力負擔、慢慢培養年輕球員,一但失去了能發光發熱的舞台,這些從小就靠著運動表現一路升學的孩子們將頓失優勢,落入與眾多應屆大學生競爭的窘境裡。

今年榮獲冠軍賽MVP的健行科大後衛林俊吉即將畢業,但較為嬌小的身材是否能受到職業隊的親睞,也是個問號。(余柏翰攝)
今年榮獲冠軍賽MVP的健行科大後衛林俊吉即將畢業,但較為嬌小的身材是否能受到職業隊的親睞,也是個問號。(余柏翰攝)

回到「學生」本分,科班學生必須在升學上考量更多

當職業籃球無法成為這些從小唸科班孩子們的選擇時,台灣關注籃球運動的球迷們必須要有個覺悟,這幾年國家籃球的實力及國際賽成績,將來到前所未有的低點,這些都可能是會發生的狀況,如果「生存」成了這些孩子脫離學生身份之後必須面對的難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否增加訓練、提升自我籃球技巧上的不足都成為次要的考量,他們必須像一般大學生畢業面臨「就業」的考驗,找工作、透過自己在學校所學的技能,找到自己未來在社會上生存的角色,但最大的問題是,這些科班生當年在選擇大學時,最大的考量是什麼?

回顧過去10年台灣大專籃球的轉變,越來越多學校在代表隊上的組成上,不同於過往聚集在「體育」這樣的系所,而是讓這些「體育保送生」打散到各個學院科系,讓他們在籃球專長之外還能擁有一技之長,舉例來說,傳統籃球強校台灣師範大學、輔仁大學、文化大學、高雄師大等等,都以體育系所為主,另外像是台灣藝術大學、義守大學、健行科大或近幾年開始重新加入公開組行列的政治大學,這些學校的籃球代表隊也表現的十分突出,則是以非體育相關系所來培育這些科班生,目的就是希望能讓學生們在擁有「單項運動專長」的基礎下,還能有其他技能,給他們在未來就業選擇上有更多可能性,讓天賦潛力比較沒有這麼好的運動員,能早早思考轉換跑道的可能性,但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這些球員是否意識到這樣的困境,或是什麼時候開始思考這樣的人生選擇?

總括來說,不少科班學生在非體育系所中,依舊是特別的存在,大部分孩子也許對於學習這件事本來就沒有太大熱忱,只要符合一定的課堂出席率、完成一名學生最低的學業要求,基本上校方都不會太為難這些「因籃球專長而入學」的孩子們,但最大的問題是,這樣的狀況是否讓這些孩子們認真在課堂上學習到些什麼足以生存的技能嗎?相信現實情況下,沒有人可以給予肯定的答案,但這必須是校方、家長甚至是學生自己,未來必須重視的問題;從基層球員的培育開始,就必須考量未來是否能投入職業賽場,以籃球員為例,如果不能,又有怎樣其他的選擇、有什麼除了籃球之外的興趣,而自己是否具備相對應的能力,這些都必須納入「升學的考量」,而非單純的選擇能夠打球且籃球資源豐富的選項;運動員是一個在生理及心理上都經過一般人難以想像的訓練才能造就一名選手,我們也不乏看見國外曾經以運動員為目標,在轉換跑道之後有令人刮目相看成就的案例,目前台灣的科班制度看似稍微限制了基層運動員發展的廣度,但運動員在其他領域能有怎樣的可能性,不嘗試永遠不會知道,關鍵在於這個社會如何鼓勵這群孩子,勇敢的嘗試並全力以赴。

台灣籃球環境並不是沒有低潮過,但我們不知道這樣的困境會持續多久,這個社會不能毫無目標的培育基層選手,給他們一個沒有未來的夢想,台灣籃球最高殿堂改革勢在必行,在不確定究竟會花多少時間來改善職業環境的情況下,基層選手必須要有最壞的打算,提早轉換跑道,或是義無反顧的在這樣最糟的環境下,保有堅持成為職業球員的決心。

◎加入風運動粉絲專頁,帶你掌握更多國內外體壇動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柏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