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當總統與主席一起作蠢事,大蕭條是可能

2020-03-25 06:20

? 人氣

當總統與主席一起作蠢事,大蕭條是可能。(資料照片,美聯社)

當總統與主席一起作蠢事,大蕭條是可能。(資料照片,美聯社)

面對這波新冠肺炎帶來的經濟與市場衝擊,有人「危言聳聽」的散播「大蕭條」可能來到;其實,正常情況下,大蕭條的可能性低;但萬一總統與主席一起幹蠢事,蕭條確實是變得可能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應疫情,川普的蠢事不斷

從1月下旬因新冠疫情大爆發、大陸武漢封城開始至今二個月,美國總統川普幹的蠢事不斷。他說新冠肺炎就跟流感一樣,照樣舉行大規模的政治集會造勢,確診案例逐漸出現後,又斥為美國民主黨的「陰謀」,因此美國完全疏於防備更無準備。待歐洲疫情惡化逐漸失控、星火燎原之勢出現,導致美股持續重挫後,才開始正視此問題。

但其反應卻是馬上切斷歐洲旅客入境30天,坦白說,這個「果斷」的作法,既無助美國防堵疫情,因為其實已在境內擴散;以歐美經貿關係之密切,卻又立刻重創產業與經濟。待美國確診案例直線上升後,就開始怪罪中國隱瞞疫情,「如果中共早點把疫情的消息告訴美國,對美國的防疫就會有幫助」,話說得好像武漢封城、中國封境的事老美都不知道一樣。

川普大總統最新作出的蠢事就是:準備對每個美國人發放1000美元的支票,用來提振經濟。這個作法類似當年金融海嘯時,台灣發消費券給每個國民,鼓勵大家去消費買東西。最後的正負效益與爭議不談,當初會有此想法,是因為海嘯造成需求面瞬間急凍、消失,因此用消費券鼓勵與支持消費。

發放津貼難有效果,民眾還是不敢出門消費

但這次疫情對經濟的衝擊,與海嘯情況不同;餐飲、百貨、旅遊、觀光等等產業的急凍,是因為民眾擔心疫情不願、甚至不敢出門消費,甚至許多政府根本就已形同禁止出國旅行(甚至出門)、也不讓外人入境(隔離14天的基本要求,其實就終止大部份的海外旅行)。另一個衝擊則是供給面,疫情讓供應鏈無法正常運作,甚至連東西都生產不出來─如美國蘋果公司破天荒的限制購買數量。

因此,除非疫情能控制、緩和,否則就算發給每個民眾1000美元,對經濟也沒太大提升效果;如果疫情加劇,難道民眾都會「冒著生命危險」出門上街消費或旅行嗎?而如果疫情緩和甚至結束後,民眾原來就會恢復正常消費,美國政府花這幾千億美元,顯然是不對症;全力對付疫情、早日結束疫情,才是拉抬股市、提振經濟最有效的手段。

至於聯準會主席鮑威爾,這次顯然也是幹了不少蠢事─先是在美股初步下跌階段,就在3月3日緊急降息2碼,看股市下跌不休,15日又再降息4碼,美國重回零利率。聯準會降息就是為了支撐股市,從股市之後繼續下跌來看,降息完全無效。原因很簡單,美股既不缺資金、流動性仍佳,資金成本又不高,股市跌不停的原因,除了居高思危外,主要就是經濟與企業營收獲利都受疫情衝擊,當然會反應在股價下跌上。而降息顯然對緩和疫情毫無幫助、也不可能銜接起中斷的供應鏈─有市場人士嘲笑聯準會說,除非他們發明疫苗,否則作什麼都沒效果。

鮑威爾勿忙降息浪費子彈

過去幾年聯準會推動升息讓「利率正常化」的目的,在萬一再碰到不景氣或金融風暴時手中有可用的工具;鮑威爾短短2周不到,幹了2件蠢事共降息6碼,如果加上去年無謂的降息,等於浪費了至少8碼可用來對付不景氣的子彈。鮑威爾頻作蠢事,多少與持續被川普痛罵施壓降息,可能「被罵笨」有點關係,否則聯準會如此偏離專業實屬少見。

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衝擊,確實是來得又快又急又猛烈;不過,依照過去幾次發生傳染病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不論是SARS、H1N1、禽流感…..等,即使風頭上時引發社會全面恐慌,但大多短期可結束,經濟回歸正常。這次新冠疫情衝擊與影響確實超乎過去,但至少尚無人認為這會是長期的「常態」,疫情結束甚至緩和後,經濟還是可回到正軌,距離大蕭條其實還有相當的距離。

總統、主席齊作蠢事促成30年代大蕭條

讓人擔心的是類似川普、鮑威爾的儘作蠢事,反讓經濟、市場更糟糕,這種事90年前就發生過─面對經濟衰退與金融振盪,美國總統胡佛對來請願要政府協助的企業界說:各位來晚了,不景氣已經結束。聯準會則放任上千家銀行倒閉,財長梅隆發出「清算說」(清算股票、清償勞工、清算房地產、清償農民);政府無所作為之餘,倒是幹了蠢事─通過「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提高關稅、全球進入保護主義時代,大蕭條時代就此來臨。

這場原本可避免的30年代大蕭條,因為總統與主席的無所作為加上作了幾件蠢事而發生。跟現在有那麼一點像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