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高配息、家大業大,怎會1個月跌25%?」存股前,這5件事想清楚!

2020-03-19 11:38

? 人氣

反觀投資金融股,假設投資人未將領到的配息再投入資本市場(即股利再投資),那麼就只能創造「單利」而非「複利」效果;長期而言,這種投資法為資產創造的成長,速度一定會比較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就算你懂得將金融股的配息做再投資,一來配息須分離課稅,二來再投資也要扣除交易手續費,所以扣掉這些成本後,精算其資產成長的效果,可能反而不如投資整體市場。

正因為金融股「大而且穩」,成長性勢必不如某些新興產業,一旦你選擇了投資金融股,其實是拿「穩定配息」換取「資產成長」,反而錯過了把「雪球」滾大、參與整體市場成長的大好機會。以合庫金為例,2011年至2019年期間,它的現金股息殖利率相對較高 (約5.2%至7.1%間),而股價波動度相對較低 (股價由18.1元漲到20.1元)。

而2011年至2019年同一期間,代表台灣整體股市的台灣50ETF(0050),現金股息殖利率雖然不高 (僅有約1.3%至3.5%),但資本利得成長幅度卻高達47%(股價從56.6元漲到83元)!

(參考來源: 合庫金歷史股價0050歷史股價)

比較這兩檔標的後,你是否真的有必要在年輕時,就將大部分資金放在這類的定存股領固定配息?或者是,應該依照自己可接受的風險屬性,將資金按照比例分別配置在積極、穩健、保守類型金融商品,讓資產也有更大的成長機會?

圖為合庫金歷史股價波動。(圖/ 喬王的理財筆記)
圖為合庫金歷史股價波動。(圖/ 喬王的理財筆記)
圖為合庫金歷年配息紀錄。(圖/ 喬王的理財筆記)
圖為合庫金歷年配息紀錄。(圖/ 喬王的理財筆記)

總結

喬王寫這篇文章,決不是為了唱衰「存」金融股這種投資策略,只是看到太多人把「存股」效果吹捧得太誇張,甚至當作畢生投資目標,反而忽視了過度集中投資的風險,也忽視了整體股市的長期複利增值效果,不得不苦口婆心寫這篇文章來提醒大家。

最後,幫大家做以下3個簡單總結:1.金融股雖然相對穩定,但千萬別把它視為存錢,因為投資一定有風險,可能是跌價風險,也可能是未配息的風險。

2.既然投資都有風險,就不能把資金通通都押寶在金融股,而是要將一部分資金分散在相關性較低的標的(如債券型商品)。

3.投資金融股的好處是降低資產波動度,但也代表犧牲了資產成長性,如果你離退休還很久,或者暫時不需透過領息過生活,應該要投入多數資金在穩健成長的整體股市。

註:本篇僅為心得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投資都有風險,投資前請審慎評估。

作者長期關注房地產/貸款/ETF/美股/資產配置等知識,目前身兼金融業PM/部落客/Hahow好學校平台授課講師,立志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讓更多人輕鬆踏入理財的世界。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喬王的投資理財筆記,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周岐原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