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亮觀點:國際疫情逆轉考驗台灣布局

2020-03-17 07:10

? 人氣

最後一點,也是最核心的全球戰略布局,就是中國試圖再度凸顯改革開放路線,強化國際合作治理,制衡川普的「美國優先」霸權。3月1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歐洲理事會主席和歐盟委員會主席,表示堅定支持歐洲抗疫,強調將和歐洲在雙邊和國際層面加強合作,共同維護全球和地區公共衛生安全,深化中歐四大夥伴關係和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3月14日,中國總理李克強也通過視訊查看西安三星存儲晶片、廣東巴斯夫(BASF)、舟山石化等項目的生產現場,三項大型投資都具有戰略意義:西安三星是韓國三星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外投資案;德國巴斯夫在廣東投資100億美元,是中國第一個外商獨資的大型石化一體化項目;舟山石化則是中國第一個由民資控股的石化項目,計劃投資2000多億人民幣。

李克強重申改革開放路線,表示儘管全球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家保護主義抬頭,但中國「越是困難,越要更大力度擴大改革開放」,坦承「沒有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外貿外資是穩不住的」。他強調將加快推進雙邊和多邊自貿協定談判,更大範圍推廣自貿區經驗,抓緊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一視同仁對待各類所有制、內外資企業,進一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顯而易見,隨著中美疫情的迅速逆轉,中國已經展開多方面的回擊部署:一方面穩住經濟改革開放路線,持續吸引國際資金回流,一方面試圖通過更多國際合作擴大全球影響力,不但輸出抗疫治理經驗穩住「一帶一路」友邦,同時也透過聯合其他先進國家,制衡削弱美國的全球霸權。

2020年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布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進入「大流行」階段(AP)
2020年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布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進入「大流行」階段(資料照,取自美聯社)

兩岸間新的挑戰

中國針對國際疫情逆轉全面部署反擊,當然也會對兩岸帶來新的挑戰。首先是面對武漢即將解封,中國也及時和台灣妥協,讓久懸未決的滯留武漢台灣民眾順利返台。遺憾的是,這並不意味著兩岸將因為合作包機而化解矛盾,反而帶有「清理人質路障、以便正面交鋒」的硝煙味道。畢竟,歷經兩個多月的兩岸防疫交鋒,不管是雙方政府或是兩岸民眾,都已經產生更多負面情緒。武漢解封之後即將召開的兩會,可能聚焦的政治議題,恐怕也會包括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但目前看來,對兩岸緩和並不樂觀。

其中還有一段政治插曲,就是國民黨主席選舉,本土派立委江啟臣以68.8%得票率大勝前副主席郝龍斌。江主席的當選致詞,完全不提「九二共識」或「一中」,旋即引起北京的不以為然,中共不但違反常規未發出習總書記賀電,新華社也在3月9日社論,直批「國民黨走錯方向,以為九二共識過時,但這是完全脫離事實的誤判,更是台灣民意的誤讀」,國共關係已經走到空前的決裂邊緣。

顯而易見,在國際疫情逆轉之後,北京不但面對防疫期間關係更加惡化的民進黨,同時也面對改選之後關係陷入僵局的國民黨。北京眼看民進黨越走越遠,國民黨也亦步亦趨,也難怪「和平統一無望」的「疫後算帳」說法,在中國大陸日益甚囂塵上。

更麻煩的是,5月17日即將舉行世界衛生大會(WHA),台灣由於卓越的防疫表現,今年也得到有史以來最廣泛的國際讚譽,但在中美疫情形勢逆轉以及秘書長譚塞德主導下,台灣官方被邀請參加WHA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屆時恐怕又要引發新一波的兩岸攻防。不幸的是,5月17日距離蔡英文總統520就職演說,只差三天,一旦兩岸因為台灣能否參加WHA再度燃起戰火,總統就職演說要開創兩岸新局,恐怕也將備受挑戰。

問題是,隨著中美疫情逆轉,以及中國對美國展開全方位回擊,不管是中國推動國際合作弱化美國霸權,或是中國推動新基建投資,或是國際資金回流中國,台灣在新一波的中美博弈中,都要清醒認知到國際新局所帶來的政經利益轉變,尤其要慎防自己被推到美中博弈的第一線,不但未能掌握國際新局帶來的機會,甚至還可能淪為國際新局的受害者,不可不慎。

*作者為前立法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