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難以逃脫的石油美元魔咒

2014-12-15 05:21

? 人氣

國際原油價格大跌和俄羅斯經濟前景惡化令盧布貶值勢頭加快,美元匯率持續走強。(騰訊大家網/CFP供圖)

國際原油價格大跌和俄羅斯經濟前景惡化令盧布貶值勢頭加快,美元匯率持續走強。(騰訊大家網/CFP供圖)

油價暴跌已經成為常態了,與油價一起暴跌的還有各個產油國的貨幣。俄羅斯盧布已經跌掉了40%之多,以致居民不願意再出國度假旅遊,他們希望能夠將盧布換成美元以期能夠保值。俄羅斯總統普京認為,油價暴跌不排除是一場針對俄羅斯的政治陰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油價可能是最不可捉摸的謎團,漲跌遠遠不是過山車的節奏,而是蹦極,玩的是心跳。但油價是不是像普京所說的,是一場陰謀呢?

油價從來就不單純由市場來決定,金融市場的波動和地緣政治的博弈放大了油價的漲跌,也就是說,石油至少具有三種屬性:商品屬性、金融屬性和地緣政治屬性,因此,油價很難用一般的經濟學理論來預測,難免帶著一種神秘或者陰謀論的色彩。即便如此,油價的漲跌也是呈現週期性的,內部也有一定的邏輯,這一輪石油價格的暴跌甚至崩潰也是油價週期性調整的一部分,很難說是針對某個國家發動的一場政治陰謀。

北京時間12月13日,美國的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價格(WTI)跌破60美元,成為自2009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一周之內跌掉12%,遠遠超乎此前市場的預期。之前普京在亞歐峰會上警告,如果油價繼續下跌會造成石油生產的崩潰,而那個時候很多機構預測油價很可能在2015年跌到60美元,沒有想到這一「目標價格」在2014年就實現了。油價秉持了一貫的蹦極式的「自由落體」跌速,那什麼時候才能觸底反彈呢?沒有人知道。因為沒有人確定蹦極的繩子是不是牢固。

石油就像其他商品一樣,其價格受制於供需,而且呈現出週期性漲跌的態勢,如果產能過剩,需求下降,就會跌價,反過來就會漲價。決定油價漲跌的主要是剩餘產能,沙烏地阿拉伯掌握了產油國中主要的剩餘產能,因此,沙特在油價中有很大的發言權,這一次,沙特明確拒絕減少產能,而是將價格交給市場,這一表態無意加速了油價下跌的速度。石油的供需變化與全球經濟的週期契合,或者說油價變動本身就是全球經濟週期性榮枯的重要組成部分。石油對於工業化、城市化的意義自不待言,油價的漲跌也會很快傳導到經濟體系之中。

經濟衰退的時候,油價也會暴跌,而這個時候沒有人願意再增加石油開採、煉製的投資,曾經形成的生產和開採能力經過一兩年之後就被閒置甚至廢棄。等到經濟從衰退中走出來之後,對石油的需求也會迅速增長,可已被「荒廢」的石油產能無法滿足需要,油價自然會上漲。更為重要的是,石油價格基本由期貨價格來確定,石油也就變成了一種金融交易品,金融市場中的“動物精神”讓各種投資與交易失去了理性,油價也就更為偏離理性的軌道。比如在油價上漲的時期,「石油峰值理論」或者「最後一桶油」的說法就會進一步強化人們投資石油期貨的信心。大量的資金進入石油領域,形成巨大泡沫,等到泡沫破滅之後,資金被套,實體經濟轉冷,通脹與通縮形成的巨大反差會使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以至石油價格泡沫破滅之後會引起社會的騷亂。

石油的金融化與世界經濟的美元化是同步進行的,或者說石油的金融屬性也是美元成為霸權性貨幣的支柱。故事還得從1971年說起,那一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宣佈關閉美元兌換黃金的視窗,佈雷頓森林體系確立的「美元—黃金體制」崩潰了。令人奇怪的是,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並沒有崩潰,失去黃金約束的美元成為全球信貸的發動機,世界經濟也進入了信貸驅動的時代,各國對金融市場的限制也慢慢解除了。金融市場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體系,不再從屬於實體經濟。與美元“解放”並行的是石油價格上漲,產油國獲得了大量的美元,這些石油美元怎麼辦呢?這都是真金白銀,如果購買美國的資產,那美國豈不是虧大了。

產油國一夜之間得到了那麼多美元,卻無法消受這麼多財富,就像一個瘦子如果吃太多肉的話,很可能會中毒身亡。對產油國來說,這麼多的美元無法進入實體經濟,就像大水漫灌一樣,只能帶來通貨膨脹。通脹對老百姓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因此,怎麼花掉這些錢也是個問題。基辛格和美國的財政部長西蒙為產油國設計了一個方案,讓這些美元再回到美國,從而形成一個美元的環流,減少美元對產油國和美國的衝擊。另外,最大的產油國沙特與美國政府達成了默契:向美國購買安全。沙特承諾用美元來計價和結算,獲得的石油美元購買美國的金融資產(主要是財政部的債券),從而成為美國政府的債權人,與產油國同步崛起的是東亞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這些國家也成為美國的債權人。

可以說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東亞和中東產油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重新分工塑造了最近40年全球經濟的格局。美國是信貸發動機也是最終消費品市場,產油國提供能源,東亞提供勞動力和消費品。石油美元的環流是這一經濟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形成了一種路徑依賴。

基辛格和西蒙設計的石油美元的環流體系,使中東地區很難真正推進工業化,石油美元使美國政府得到了廉價的資金,強化了美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地位。而產油國本身尚不具備進行工業化的基礎和條件,通過石油美元購買工業化的事情倒是經常發生,伊朗的巴列維國王就從西方買回來一個工業化,不過很快崩塌。回流到中東的石油美元,要麼變成了金碧輝煌的建築,要麼進入股市,普通人獲益較少。

同時,湧入的石油美元就像潤滑油一樣啟動了中東的千年恩怨,二戰結束之後,中東地區獲得了獨立,但是並沒有迎來和平。教派之間的矛盾借助國家機器變成了現代戰爭,為了獲得安全感,有錢就要買武器。每次石油漲價帶來的紅利都會帶來新一輪軍備競賽,而冷戰期間,美蘇也願意向這些富有的產油國出售軍火。有了武器,並沒有安全,這就是安全困境,同時也增加了軍事衝突的危險,1970年代中後期的那次石油漲價,讓伊拉克信心倍增,結果造成了持續八年的兩伊戰爭。吊詭的是,軍事衝突會中斷石油供應,進而提高油價,高油價與中東的震盪甚至戰爭既然以這種方式緊密聯繫在一起。

對中東來說,石油美元也並不是什麼福音,四十多年來深深地陷入資源詛咒之中,面子工程有很多,但是中東國家並沒有獲得獨立自主的地位,只是石油美元大循環中的一個中轉站而已。石油美元的湧入讓中東國家失去了進行工業化的動力,更奇葩的是,產油國成為寄生性經濟體,巨大的石油收入使政府可以從國民手中購買忠誠,不斷提高福利,眾所周知,高福利養懶人,中東產油國的勞務也就外包給外國人了。很多勞工來自中東沒有石油或者石油比較少的國家,這些國家則依靠勞務輸出獲利。產油國依靠石油美元過上了慵懶舒適的生活,而沒油的國家依靠勞動力分享了部分石油美元。整個中東地區的產業發展就無從談起,這種路徑依賴塑造了中東在全球經濟中的角色,這種經濟模式與地理位置結合起來,就成為地緣政治的決定性因素。中東地區的震盪以及剛性穩定政權的存在都與石油息息相關。花錢終歸難以買到安全感,當油價下跌的時候,產油國為了維持福利以及面子工程,可能會花掉此前的積蓄,並且要從海外舉債。

油價蹦極式的起起落落對產油國的衝擊非常大,任何國家要發展經濟都需要一個比較穩定的價格體系,以此來獲得比較穩定的預期。油價的每次漲跌都是一次巨大的財富分配。與油價一起漲跌的是產油國的社會,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種對美國的強烈不滿與批判,中東成為反美主義情緒最集中的地區。

維繫石油美元作為世界經濟的仲介地位也就成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利益,薩達姆、內賈德都曾寄希望于歐元可以制衡美元。最近美元指數不斷上升,既是油價下跌的一個原因,也使石油歐元變得虛無縹緲。看來,石油美元還將會持續下去,中東地區恐怕短期內無法走出這一陷阱。至於油價,跌已成為常態,1998年石油價格崩潰之後,曾一路跌到了八九美元一桶。

*作者為專欄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