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求解嚴竟成「叛亂犯」!姚嘉文憶美麗島:連續50天被禁睡覺,仍拒絕「認罪可免死刑」利誘

2020-03-15 17:25

? 人氣

姚嘉文14日於國家人權博物館,分享當年在獄中等待審判的日子。(顏麟宇攝)

姚嘉文14日於國家人權博物館,分享當年在獄中等待審判的日子。(顏麟宇攝)

只是想追求民主,為何成了「叛亂犯」?1979年末世界人權日,黨外雜誌《美麗島》成員於高雄發起遊行與演講,訴求解除戒嚴、國會全面改選、修改憲法等,14日總統府資政姚嘉文昔日亦在其中,之後卻面臨軍事審判、被控叛亂、以唯一死刑之「二條一」起訴。如今姚嘉文於國家人權博物館、昔日遭審判之地進行演講,回憶起在獄中等待審判的日子,是被關進暗無天日的牢房、連續50天被禁止睡覺,檢察官請菸、請咖啡勸說「如果認罪就不會被判死刑了」,他笑回對方:「死不死不是你決定的,你一個檢察官怎麼影響法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4日講座上,姚嘉文被講座主持人、台大歷史教授陳翠蓮問起當時心情「怎麼面對這樣的起訴?不害怕嗎?沒想過妥協認罪嗎?」姚嘉文仍能堅定地回:「我們理直氣壯,不怕。」

在姚嘉文看來,自己當年做的事情並沒什麼特別,只是反應了台灣人民的希望,然而美麗島也確實成了台灣重要轉捩點,自那之後,「台灣從一個專制時代走向民主時代,從大中國時代走向台灣的時代,從白色恐怖走向自由的時代。」

20200314-總統府資政姚嘉文14日出席「突破威權,走向民主轉捩點 」座談會。(顏麟宇攝)
總統府資政姚嘉文14日出席「突破威權,走向民主轉捩點 」座談會。(顏麟宇攝)

美國斷交引起全台灣民主熱潮 姚嘉文看美麗島:我們沒有做什麼了不起的,是反應時代需求

說起美麗島事件發生背景,姚嘉文說當時的中華民國以「中國政府」自居,台灣人民在政府之中佔的是少數,多數來自中國籍的「萬年國會」。而在美麗島事件前後,台灣人終於發現不民主,為了推動現代化,提出了3個主張:解除戒嚴、國會全面改選、修改憲法。

「從台灣歷史來看,美麗島運動面臨的是時代轉折,我們的作法就是時代的轉捩點……我們沒有做什麼了不起的,我們作為知識份子、律師、大學教授,我們反應的是時代需求。」姚嘉文說。

一切脈絡或許可以從1971年說起,那年聯合國決定代表「中國」的是北京、不是台北,國民黨的蔣介石政權被聯合國趕出來,那時還沒參與政治的姚嘉文便知道,此事有助於台灣民主發展,聯合國提議的「一中一台」開始在人們心中發酵,只是當時蔣政府仍堅持「漢賊不兩立」。1975年蔣介石過世,1979年事情更嚴重了,美國跟中國「關係正常化」、台美斷交等事引起台灣社會很大騷動,長期被壓制的、民主化的要求也因此起來。

台美斷交時,美國有不少支持台灣的聲音。(圖/BBC中文網)
台美斷交時,美國有不少支持台灣的聲音。(資料照,取自BBC中文網)

一旦社會意識到了,國民黨政府已經不能算是「中國」政府了,也因此提出本土化訴求,台灣人民從選舉開始。姚嘉文回憶那年在彰化選,現場是警總隊一片,政見發表會也不能主張「國會改選」、說3次就要廢除參選資格,種種狀況引起更激烈反彈,造成各地方競選總部南北串連,更進一步反應台灣社會的主張跟要求。

姚嘉文強調,解除戒嚴其實不只是「我們」(黨外人士)的主張,也是國民黨的主張,畢竟國民黨黨部也看不慣軍方的作法、政院文官系統也不喜歡軍人,軍人教育程度在當時來講比較低,卻掌握很多權力──這些是新聞界也都知道,警總對媒體報導什麼也是百般箝制。

在姚嘉文看來,《美麗島》一群人反應的向來只是社會的主張,只是解除戒嚴一事確實威脅警備總部、軍方之生存,軍警決定壓制這個趨向、潮流,是故發生橋頭事件、到《美麗島》雜誌創刊後一連串活動、到《美麗島》成員最終被推上軍事法庭審判。

姚嘉文無懼嗆檢察官「死不死不是你決定的」 坦言信心來自社會支持

美麗島大審是以《懲治叛亂條例》、俗稱的「二條一」起訴,是要判死刑的,警總以為黨外人士會怕死、怕被判死刑、要所有人承諾悔改認錯就不會判死刑,但姚嘉文也說:「我們審判的8個人沒有被他們嚇到,並沒有悔改什麼的。」因為警總的錯誤認知,國民黨以為可以進行公開審判,而當這法庭上的過程傳到外界,引起很大震撼,也因此埋下進一步民主化運動的種子。

怎麼面對這樣的起訴?不害怕嗎?沒想過妥協認罪嗎?當年美麗島大審時還是個高中生的陳翠蓮,今日以教授身分坐在講台上問姚嘉文這題,姚嘉文堅定回答:「我們得到很多支持,所以很有力量,我們不相信會被判死刑。」

姚嘉文有信心的第一關鍵是社會支持,當時追求解嚴的人很多,包括記者、商人、國民黨內部,甚至連外省人也會主張「國會全面改選」汰換掉老頭子們;第二是軍事審判迫於國際壓力,不敢正面把解除戒嚴、國會全面改選與「叛亂」劃上等號。

姚嘉文說,美麗島事件衝突群眾被控的是「打軍人」,問題是《美麗島》成員又不是軍人,應該告妨礙公務,怎麼會用軍事審判?被逮捕以後,《美麗島》成員把3大主張抓得很密,卻沒想到整整1個禮拜都沒被問這些問題:你為什麼主張解除戒嚴、國會改選、修改憲法?

當時姚嘉文與陳菊、林義雄都被關在安康招待所,不見天日、連續50天不讓他們睡覺、「把我們綁在椅子上『聊天』,要我們寫東西」,時不時有人來請喝咖啡、請抽菸、請吃水果但就是不讓他們睡覺,一個後來去當律師的軍法官說:「你這種人被槍斃可惜,應該去悔改,這樣就不會被判死刑,要有誠意。」一個檢察官則是反覆問美麗島事件民眾有沒有打軍警、多少人受傷,這軍事檢察官終於被姚嘉文嗆了。

20200314-總統府資政姚嘉文14日出席「突破威權,走向民主轉捩點 」座談會。(顏麟宇攝)
總統府資政姚嘉文(右)14日出席「突破威權,走向民主轉捩點 」座談會。(顏麟宇攝)

「為什麼一直問我們高雄多少人受傷?我是沒去打人,但我就算打了警察、憲兵、軍人,也跟你無關啊!」姚嘉文說,而那檢察官後來又跑去牢房拜託別再罵了,姚嘉文又回:「你都起訴我死刑了,為什麼不能罵?條文都寫得亂七八糟!」這時檢察官才說,他的起訴書都被長官改過了。

「我說,你辦我們叛亂案子為什麼要給全世界看?我是叛亂在哪?國會改選是分裂國土、解除戒嚴是要對共匪開路?他不敢說,他說你的書我也看過、沒有問題,你如果認罪就不會被判死刑了。」面對檢察官的閃躲、迫誘,姚嘉文也只是回:「我說死不死不是你決定的,你一個檢察官,怎麼影響法官?」

美麗島大審成為「民主的一課」:被告只要求無罪,不要求認罪而減刑,台灣民主運動的推展不是任何人可以阻止的

當時台灣社會對《美麗島》成員提出訴求的支持,被告心知肚明、檢察官心知肚明、警備總部與國民黨自然也心知肚明,姚嘉文記得當時就有位國民黨大老說,台灣人是要求國會改選、解嚴、修憲,國民黨要統治台灣的話必定面對這3個問題,「這不是台灣人製造出來的問題」;而國民黨核心人物、前任監察委員陶百川也直言,中壢事件燒了警察局都沒有以「叛亂」處理,這幾個人在高雄發生衝突怎麼會?陶百川也跟蔣經國說,千萬不要用死刑處理。

雖然姚嘉文在牢獄中並不知道這些掙扎,但當時的他也是很確信自己絕對不可能被判死刑,還在房間用鉛筆寫了個「12」,12年──「我那時判斷,國民黨沒有力量去判決我們的死刑,看他們掙扎的時候、開庭的時候、審判的樣子,看不出他氣勢好,警總有點心虛。」姚嘉文笑:「以前我真好膽耶,真的被我猜到,判12年!」

在警備總部、軍方也難敵群眾追求民主壓力下,起訴書上完全不敢說《美麗島》的3大訴求有何不對,於是最終的美麗島大審,成了黨外人士在法庭上堅定說出信念、震撼全世界的畫面,而前《中國時報》記者林聖芬說,被告就是一副「這我應該做的」的態度,他被感動了,而不要說是旁聽席,就連檢察官也去上了「民主的一課」──

「我決定像彼得回到羅馬一樣,回到美麗島,跟我的朋友一起承受這災難,我已向妻子承諾,我將奉獻給妳命名的雜誌《美麗島》……被告請求,我們不承認檢察官指控的犯罪,我們願意為《美麗島》獻身,被告只要求無罪,不要求認罪而減刑,台灣民主運動的推展不是任何人可以阻止的。」──姚嘉文,1980年美麗島大審最後陳述

「軍法大審那時我在高三、聯考前,前不久還發生林宅血案,馬上接著就是軍法大審,對我們這樣長期受國民黨教育的年輕人來說,這是很大的衝擊……我一直想到底誰是真的、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這些如果壞人,為什麼他們的家屬……林宅血案衝擊很大,而且當時說的『壞人』,他們為的是台灣的理想、前途。」如今力推轉型正義的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也難忘當時衝擊。

20200314-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14日出席「突破威權,走向民主轉捩點 」座談會。(顏麟宇攝)
如今力推轉型正義的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也難忘當時衝擊。(顏麟宇攝)

多年以後的今日,姚嘉文說有個中國律師來拜訪他,中國律師感嘆說:「我們中國真需要一個『蔣經國』,台灣有民主化是因為蔣經國,中國如果也有蔣經國就能民主化了。」聽到這段姚嘉文笑了,直說中國要民主化不能只靠1個人,要經濟、教育、文化、言論自由種種,台灣民主化也不單單是美麗島造成的,是很多國際形勢影響下的結果。

美麗島呼應時代需求也成了時代的轉捩點、台灣一步步走向民主。走過這漫長歲月的姚嘉文語重心長說,雖然台灣社會長期被教導不要管政治,但年輕人一定要關心議題、支持、參與;或許年輕人會說「我沒要參政,不想管政治,姚嘉文說,至少可以去投票、捐錢、關注活動,如今香港反送中運動也是,很多民眾未必在前線,但仍對動向有關心。

「台灣從一個專制時代走向民主時代,從大中國時代走向台灣的時代,從白色恐怖走向自由的時代。」這是姚嘉文對美麗島事件下的註解,然而自由時代能否長長久久,一切,或許還是要看這一輩的努力了。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