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請問,台灣怎麼走?

2020-03-17 06:10

? 人氣

20191214-總統蔡英文今日前往高雄召開「大南方、大發展」南台灣發展計畫記者會。(黃信維攝)
2019年12月14日,總統蔡英文(中)前往高雄召開「大南方、大發展」南台灣發展計畫記者會。(資料照,黃信維攝)

能源政策尤其令作者憂慮,以綠養核公投以54.43%對37.05%通過,但執政者仍堅持2025年核能全部關閉,至其時年發電需求可能達2700億度,若前述大南方、半導體、5G、AI等計畫確能在四年內部份達成,則需求更可能超過3000億度, 按政府規畫: 氣、煤、再生能各占50、30、20%,今分幾項評論如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電價:經濟部沈部長表示最多不會超過目前每度平均價2.55元的33%, 即每度最高3.39元, 但前行政院江院長質疑可能漲到45%達3.7元,因漏計電網及系統平衡的成本,作者認為即使33%也是夠嗆的,因會影響到生產、民生、外銷競爭力等,這麼嚴肅的問題,國家、各政黨的智庫應該對不同漲價做風險性評估, 各項前瞻計畫的回收、衝擊、輕重、緩急等做合理修正,以達最大效益。  

環境:無碳的核電四個廠設置量784.4萬千瓦,每年發電量約占五分之一,

現在僅約10%,核電還要繼續關閉,且風、光等綠電建設不如預期,而氣電方面觀塘及台中的LNG接收站與大潭和台中的氣電廠進度也未符理想,為應需求煤電幾乎全開,在下任總統屆滿時,中南部同胞還要用肺發電,新冠肺炎搶救一人都汲汲然,而霧霾PM 2.5經常紅色警戒的肺肝疾患要誰負責?進一步言,50%的氣電占比太不可思議,美國盛產頁岩氣但氣電占比也僅有30餘%,其核電100餘座占比達20%,切記!氣電也是火電之一種,其碳排放約為煤電的46%,即等於是23%的煤電,或可說總煤電量將達53%,因此增加超超臨界煤電廠(賴前閣揆說這是乾淨的煤)而減碳的美意,被50%的氣電給覆蓋了,無助於溫室效應及氣候變異的改善。

台中火力發電廠驚險逃過停機。(台中市政府提供)
作者質疑,在下任總統屆滿時,中南部同胞還要用肺發電,新冠肺炎搶救一人都汲汲然,而霧霾PM 2.5經常紅色警戒的肺肝疾患要誰負責?圖為台中火力發電廠。(資料照,台中市政府提供)

三、風險性:1) 天然氣的開採、純淨、易爆及運儲皆困難,必須反覆地壓縮冷凍至-162度C液化後以氣囊船運輸,靠泊後液態氣以泵輸送至接受站儲槽,使用時再將-162度C的LNG蒸發為氣態,泵經海陸氣管輸送到復循環氣電廠發電,各項成本皆昂貴,氣電單價在煤電的3.5~4倍,且於海象不佳的狀況下無法靠碼頭卸船,因儲槽有限故周轉期僅1~2週。美國〔華爾街日報〕公開報導一篇以「台灣選擇脆弱」(Taiwan Choose Vulnerability) 的評論,指出台灣是東亞惟一打算全面廢核的國家,剛花費台幣2840億的核四已封存,使台電財務遭到巨大損失,其他核電廠也將陸續廢止,兩岸一旦發生衝突,中國可能封鎖海運線,中斷LNG與煤的供料,而核棒則可以小體積儲存經年累月的燃料。2) 陸域風電已經飽合了,光伏(太陽能)發電佔地極大,經研究世界各大光伏場每一萬千瓦裝置需地20公頃,台糖竟將釋放1000公頃的20年林地發電,其設置量僅50萬千瓦,卻不考慮損失多少森林吸碳量?試問到2025年時,唯一寄託的綠能離岸風電若不能達成,誰該負責?行政院應向立法院負責,故建議每次會議應向立法院報告進展,國民黨是第一大在野黨,更應當帶頭追查,以利未雨綢繆,又如離岸風電並不穩定,難以稱為基載,如發電率降低至要靠啟動煤電以補足時,都要列入提早追查,以維持未來工商發展,否則到2025年悔之晚矣!

經濟的國際化是最應開拓的,台灣年出口3300億美元占GDP六成,但台灣的自貿協定在執政黨手下幾無動靜,因與中國交惡造成東協10 + 5 RCEP確定難以達成,南向的努力恐將事倍而功不及半;兩岸貨貿協議框架ECFA年限今年即屆,也許雙方不至拆夥,但農產品排名前茅的石斑魚都過半腰斬了,中日韓高於RCEP的FTA更會搶在前面;CPTPP 日方不會寬恕核汙染食品及海產的銷台;中美間的BTA也不會因美國的「台北法案」而疏忽各種含瘦肉精的食品進口。經濟依賴外貿的我國與各國間的FTA協議覆蓋率僅有9.7%,相較於鄰近的韓國64%、新加坡 77%、日本23%、在稅負上就輸人一等了!如何競爭?

總統女士已連任一國之君,你的責任是要領導全民衝破上述業障,這不能再用選前的意識形態策略,你要率領的不只是817萬(57%)大軍,還要膺服另外613萬(43%)同胞,共同奮鬥,創建出比十大建設還要光輝的業績,再起經濟,要流芳萬世或遺臭萬年,全看你的決心和未來五十個月的表現了,天佑台灣,謹此祝福。   

*作者為工程專業經理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