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義大利作為夢想的起點,布萊恩如何幫助NBA聯盟征服世界?

2020-03-14 08:00

? 人氣

布萊恩年初因墜機意外驟逝。(美聯社)

布萊恩年初因墜機意外驟逝。(美聯社)

NBA過去至今有非常多球星,但是像布萊恩(Kobe Bryant)一樣,影響力享譽國際的卻寥寥無幾,這或許和布萊恩恰巧碰上聯盟全球化和數位化有關,但布萊恩的職業生涯的表現確實無庸置疑,5座NBA總冠軍、2屆總冠軍賽MVP、1屆年度MVP、18度入全明星賽和11次入選年度第一隊,但這所有的一切都要從義大利說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父親喬(Joe Bryant)為了延續球員生涯而轉戰義大利職籃,當時年僅6歲的布萊恩也開啟了在義大利的成長之旅,隨著喬前後總共效力義大利職籃3支球隊,布萊恩這一待就是7年,因此也能說出一口流利的義大利文,一直到高中才重返美國費城,自此布萊恩充分展現籃球天賦,在高中最後一年率隊奪下53年來的首座州冠軍,這時的布萊恩一心就想著世界最高殿堂。

 
 
 
 
 
 
 
 
 
 
 
 
 

Me and my

Kobe Bryant(@kobebryant)分享的貼文 於 張貼

談到童年時期在義大利的一切,布萊恩曾說道:「義大利就是我的家,這是一個我實現夢想進軍NBA的起點,這也是一個我學習籃球基礎知識的地方。」布萊恩補充說道:「包括投籃、傳球和無球跑動都是這裡教會我的,當我回到美國後,我發現這些是我這個年齡的球員都不知道該麼做的事情,因為他們只是在想如何跳得更高和灌籃。」

前NBA主席史騰(David Stern)自1984年接掌聯盟以來,就一直將NBA全球化視為最大目標,在喬丹(Michael Jordan)和魔術強森(Magic Johnson)等球星逐漸邁向生涯尾聲時,聯盟下一位招牌球星也成了討論話題。1996年的選秀會上,夏洛特黃蜂以第一輪第13順位相中了布萊恩,後來被交易至洛杉磯湖人,布萊恩童年特殊的國外經歷也吸引了聯盟的目光。

現任NBA主席西爾弗(Adam Silver)將布萊恩比喻為「在那個時代旅行次數最多的球員」,在當時可還沒有姚明和諾威茨基(Dirk Nowitzki),更別說現今的安特托昆波(Giannis Antetokounmpo)和安比德(Joel Embiid)等國際球員在聯盟幾乎成了常態。此外,布萊恩世代的崛起也和數位化的引進息息相關,NBA開始將球賽精華傳送到全世界所有球迷手中。

 
 
 
 
 
 
 
 
 
 
 
 
 

Congrats to my brothers the demigod and the klaw on reaching the ecf and thank you for sharing your knowledge with

Kobe Bryant(@kobebryant)分享的貼文 於 張貼

西爾弗說道:「布萊恩幾乎在我們成為數位化聯盟前的那一刻就成為當家球星,我記得我們是在布萊恩加入聯盟的前一年推出了NBA.com,布萊恩擁抱了數位化聯盟的一切,此外布萊恩更看到了向全世界展現自己的機會。」

布萊恩在球員時期曾兩度代表美國男籃出征奧運會,拿下了2008年北京奧運和2012年倫敦奧運金牌,在北京奧運會現場,作為NBA和NIKE簽約投牌球星的布萊恩,不僅成了鎂光燈的焦點,各國運動員蜂擁而至,為的就是和世界上最偉大籃球運動員之一簽名、拍照的機會。2018年,布萊恩甚至被任命為FIBA世界盃籃球賽的全球大使。

NBA國際事務與市場行銷部門負責人瑟瑞提(Matteo Zuretti)說道,布萊恩在球場上的主宰,幫助聯盟鼓勵了更多外國人投入籃球這項運動,來自喀麥隆,在2014年選秀會上被費城76人以第一輪第3順位相中的安比德(Joel Embiid)就是其中之一。

布萊恩日前因直升機墜機意外驟逝後,安比德在推特上寫下:「我就是看到布萊恩在2010年總冠軍賽的表現後開始打籃球,我以前從未看過籃球,而那一年的總冠軍賽就是我人生的轉捩點。」

 
 
 
 
 
 
 
 
 
 
 
 
 

Amazing final. Well deserved @ruuufio!! Congrats on a special year and watching you grow has been truly remar

Kobe Bryant(@kobebryant)分享的貼文 於 張貼

瑟瑞提也補充說道:「當你是一名國際球員時,如果你一直熬夜到凌晨4點鐘,為的就是觀看偶像的比賽時,那麼就會建立起一種特別的連結,布萊恩對於洛杉磯來說毫無疑問有一種難以想像的情感,但是對於一個國際球員來說,布萊恩更是永遠的贏家和偶像,一座屹立在汪洋大海中的燈塔。」

◎加入風運動粉絲專頁,帶你掌握更多國內外體壇動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