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觀點:台北少了一場城市保衛戰

2014-11-24 05:36

? 人氣

柯文哲與連勝文都說自己重視「多元文化」,但兩人具體政見裡卻只有「文創」。對於在最新一期的台北市審計報告中,文化局的應付保留數居然占原始預算的三成五,預算未能如期執行的狀況比第二嚴重的工務局多了快一倍,柯連兩人都未曾提及。這兩人自稱會幫民間的藝文工作者找空間,但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為首的市屬藝術團隊久無適合場館,亦未能得到兩位候選人青睞,至於地段菁華使用率卻奇低的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等設施,柯連也未提出解決辦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超越藍綠的訴求,讓台北市長選舉的「綠」變得很淡很淡,但重點是台北會更好嗎?/吳逸驊攝)

作為首都,台北市享有最豐沛的文化預算,但文化的積累在台北卻也得承受都市發展需求的龐大壓力,台北市文化局卻長期無法做好把關角色。比如說,許多都市風貌的保存,得從文化政策進入都市設計中,但從延平北路、和平東路一段或衡陽路的眾多建案,即可知文化局曾經承諾的「把關」角色,落實成效不彰。但柯連兩人,又要如何銜接文化局與都發局的間隙呢?

或許在一場素人對決的選舉中,該要求的不是政策而是價值。但整場選舉中,暴走深藍路線毫不「務實」的連勝文,訴求竟剩對手「服膺民進黨的意識形態」,而柯文哲以「沒有意識形態」反擊,則像是把見解的空虛反覆當成自己的最大賣點。問題在於,缺乏維持體系一致性的起碼努力,要如何有願景?又要如何執政?政治人物當然不願意被直接歸類於保守派或自由派,但市政府每項重大決策,柯連是要如何採取立場?

柯文哲說出要讓二二八事件「慢慢淡忘」、認為轉型正義是「改來改去」,或許只是歷史知識與品味的低劣(雖然柯文哲多次在不同場合,宣稱自己懂歷史通哲學而不同於「傳統政治人物」),但比如轉型正義涉及台北市的鄉土教育或古蹟保存時,「柯市長」的台北市政府是要如何處理?至於連勝文,動輒擺出「經濟發展超越意識形態」的嘴臉,但在具體資源配置上,哪項才叫「經濟發展」?一位支持警察濫權的市長,又怎麼可能營造開放的城市環境?        

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台北就是台灣的首善之區。老台北人以「台北本來就是台灣第一」的自信建設家鄉,並與國際城市相互比較。但這些年來,台北的競爭對象在市長視台北為逐鹿中央的跳板下,卻成了資源遠不如台北的其他國內城市;今年的市長選舉,柯連候選人更讓對於這座城市的雄心與感動進一步流失,以致於市民甚至有必要懷疑他們對台北有沒有任何熱情。

在幾乎所有民主國家裡,選舉在修辭上總會與戰爭連結,但這座城市,今年少了一場視台北為家的城市保衛戰!

*作者為台北市大稻埕人,因為老家就在台北車站旁邊被推舉或鄙棄為本土型天龍人。自以為是進步的社會自由主義者,但留學時被歐洲同學揭發自由主義認同來自於當不了社會主義者又覺得保守派屬於鄉巴佬。唸過一些法律,但也常被誤會唸的是交通都計或社會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