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一導讀皮凱提2.0版──廿一世紀資本論與台灣情境

2014-11-21 05:47

? 人氣

三、 為什麼所得與資本會漸趨不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要挑戰皮氏的「資本漸趨集中論」,有兩方面的困難,其一是資料面的,其二是推理面的。皮凱提用種種數據佐證:如果沒有一次與二次世界大戰,西歐諸資本主義老字號國家極可能會有高得不像話的資本集中度,而馬克思所預言的無産階級革命,就並非不可能。這些財稅數據資料在歐美各國動輒超過百年,法國的資料更超過兩百年,總筆數可能逾數千萬。有些評論者挑到一些小數據歧異就大加撻伐,後來都證明「不影響主結論」。也有人挑剔財稅資料沒有加計社福補貼,但是最後也都發現「不影響整體趨勢」。這讓我想起「說別人左傾,其實是凸顯自己右傾」的有趣描述。許多批評皮凱提論述的人,往往都不小心顯現了自己的偏袒資本家傾向,頗為可笑。

另一個挑戰皮凱提推論的難處,也是皮氏所擁有馬克思沒有的本事,就是他的嚴謹數理模型推導。在經濟學文獻裡,關於經濟成長與資本動態累積的理論,是有些專業門檻的;非要知道隨機過程論與極限分配論(ergodic distribution theory)才能入門。皮氏對這些數學工具掌握精熟;而當他說:「當資本報酬率(r) 大於經濟成長率(g) 時,資本佔國民所得的比重就會增加,而資本就會更集中在資本已然雄厚的富人手中」,背後其實有嚴謹的數理推論,讀者根本無從挑戰;這與成百上千人對馬克思的推論指指點點,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若r>g,則資本累積將更集中」這個論述雖然是數學推理,但是背後還是有些直觀(insight),可以幫助讀者了解。社會上的大有錢人,大都是靠資本賺錢而不是靠勞力賺錢。整體的經濟成長率(g) 代表的是社會「平均財富」的增加速度。而資本的報酬率(r) 則是代表「資本財富」的平均增加速度。如果r 大於g,就表示擁有大量資本的大有錢人,其財產累積速度高於社會平均財產累積,而且是原本資本越多者累積越快,這當然表示財富分配越來越不平均。

皮凱提的這些數理分析,其實不是要給一般讀者看的,而是要寫給主流派、一切以數理推導是問的傳統經濟學家看的。皮氏在書中明白批判當代經濟學者中數學之毒已深,而若干美國經濟學家甚至自以為接近純粹自然科學,以致少與社會學家、歷史學家溝通對話。皮氏都認為是走火入魔。但是皮凱提既然要論證資本主義之必然走向,當然就必須要先說服主流經濟學家,「先安內後攘外」,這是戰略上的不得不然。

四、哪裡有薪資肥貓?

皮凱提將廿幾個國家最有錢人所得佔全國所得的資料彙集、公開,成為WTID (world top income database)資料庫,免費提供外界使用。資料庫涵蓋的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北歐諸國等富國。在亞洲,則有日本、新加坡、印度、印尼、韓國、中國大陸加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其網頁(搜尋WTID即得)。WTID台灣版本我與一些同仁正在做,不久將完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