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這不會是「台式大躍進」吧!?

2017-03-28 06:25

? 人氣

蔡政府的官員,顯然「吹牛不打草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防自主,潛艦、戰機國造,是啟動錢坑災難的序曲?

上周蔡英文也宣布台灣正式開始自製潛艦,負責設計建造的台船與軍方簽訂合作備忘錄,同時承諾「4年設計、4年建造、2年實測」,預計10年內可有第一艘潛艦服役成軍─這讓人連想到當年國民黨反攻大陸的「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口號。更早前則啟動「國機國造」,要自製超音速教練機,國防部長還加碼說我們要研發下代隱形戰機。

這是台灣國防工業自主的新頁,還是啟動一個又一個錢坑的序曲?蔡政府是否高估台灣的國防製造能力、甚至對產業情況過於無知?

傳統上國防工業就是一個需要大量資金、厚實的重工業基礎的產業,現在則更需要在材料、電子方面的尖端技術;而這些技術既難取得、要擁有也都有相當長的學習曲線。國家原有的產業基礎誠然有些可移植,但許多技術卻未必能直接沿用。台灣縱然是全球第6大、亞洲最大的遊艇生產國,台船也生產各種貨櫃船,也生產過飛彈快艇、運輸艦、登陸艇、巡防艦等,所以有「造船工業」,但造遊艇與造潛艇(或是其它武器)是完全不同的供應價值鏈與技術。

澳洲潛艦國造案例,看台灣10年成軍是笑話

台灣要潛艦國造,卻沒有任何設計、生產的經驗,這條學習曲線會多長?要花多少錢?所有新發展的產業都會由國外取得技術,但國防技術與一般商業技術「有錢就可買到」不同,所有國家都嚴格管控,只有國對國談判後才可能取得;以台灣的外交處境,難度可想而知。媒體就報導政府曾派團前往歐洲,希望能取得技術來源,不過都被拒絕。未來除非取得國外技術來源,否則前景多艱,看不太出台船的樂觀有何基礎。

台灣也有航太工業,但台灣的航太工業不是有能力負責設計、生產整個飛機,而是「打入某大航空公司供應鏈」─可能是一顆特殊的螺絲、一片機尾;至於發動機就不必多說了。這種技術能力、層次與自己能生產飛機、甚至戰機是兩碼事。

國內外其實都有可借鏡的案例:20多年前,澳洲也曾搞過「潛艦國造」,雖然從瑞典廠商取得完整的設計與技術,結果還是預算超支(超過一倍以上)、工程延期,最慘的是造出的潛艦「無法滿足戰鬥需求」(會漏水哩)。扁朝時台灣也曾自製量產技術層次低、只是在陸上跑跑的雲豹裝甲車,結果問題百出,類似案例其實是層出不窮。

造戰艦戰機不是「焊接比賽」

但蔡政府還是要推國防自主,而且一選就選風險最高、要求最嚴苛「天上飛的、水下潛的」,風風火火的啟動潛艦、戰機國造計劃。而蔡政府似乎更忘了,她要打造的不是遊艇,船造好就沒事,是潛艦戰艦,那武器系統呢?要如何取得,總不會全部都「國造」吧?如果台灣真如造船公會說的「台灣焊接工技術絕對不輸國外」,來強調台灣可自製潛艦,卻沒有其它利基可談,那就不必造了。我們是要造潛艇,而且是要有武器、符合戰鬥需求的潛艦,不是焊接比賽!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