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關於貧富差距,馬克思未能預見的

2014-11-19 05:20

? 人氣

資本主義既非一定要被埋葬的罪惡制度,也非皆大歡喜的「童話」,市場競爭依然是現代經濟的主流。(騰訊大家網)

資本主義既非一定要被埋葬的罪惡制度,也非皆大歡喜的「童話」,市場競爭依然是現代經濟的主流。(騰訊大家網)

也許大家都同意,市場經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貧富差距。用中國人所習見的話說,這就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有爭議的地方是「先富起來」以後會如何?許多人憑藉常識判斷:市場既然能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就說明這些人比較適合這種自由競爭的規則。他們也絕不會僅僅是在起跑階段才佔據優勢。他們「先富起來」後,擁有了資本優勢,在競爭中更為先人一步,其優勢只能是越來越大,怎麼會越來越小?這樣下去,社會的貧富差距豈不是越來越嚴重?另一派則指出:且慢!市場本身遵循著「經濟規律」,有著奇妙的自我調節機制。按照這樣的「規律」,市場競爭會讓社會自動從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向共同富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究竟哪種看法更為有理?這是皮凱提(ThomasPiketty)在《二十一世紀的資本論》試圖澄清的一個核心問題。他先把代表這兩派的經典理論進行一番梳理,然後再排列數據,看看歷史事實究竟支持那一方。

關於市場只會使貧富分化愈演愈烈之說,馬克思即使不是始作俑者,至少也是在這方面影響最大的思想家。更不用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馬克思的理論在中國佔據著官方意識形態的高地,影響格外巨大。

皮凱提的書名,表達了他要撰寫二十一世紀版的《資本論》的志趣。馬克思對他的影響噹然不可低估。那麼,馬克思在理論上的功過究竟如何?以下是皮凱提的評判。

根據馬克思觀察,在資本主義規則的支配下,資本將無限積累,資本家控制越來越多的財富;工人則淪為無產階級,陷入的不僅是相對貧困化,甚至是絕對貧困化。考慮到《資本論》在1867年出版,馬克思對於十九世紀前半期工業革命的描述還是相當敏銳的。當時工廠的工作條件惡劣、工時超長、工薪奇低,城市貧民的狀況令人震驚,農村的景象則更為糟糕。與此相對照,則是少數資本家積累了前所未見的巨大財富。這些,都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發出「末日預言」的現實根據:市場競爭的結果,是製造越來越多日益貧困的無產階級,讓財富集中在資本家手中。這必將引發無產階級革命,徹底埋葬資本主義。

馬克思在方法論上的弱點,是沒有系統的收入分配數據可依據。但根據現在的研究,在十九世紀頭60年,西歐(特別是英法德)工業化突飛猛進,工薪則長期停滯,接近甚至低於十八世紀的水平。在這方面,馬克思的觀察力還是相當敏銳的。馬克思最致命的侷限,是他的觀察時段。在《資本論》出版後,即十九世紀的最後三十幾年,局面開始轉變。工薪的購買力出現了明顯的上升趨勢,開始追趕經濟增長率。即使如此,在1870-1914年這段時期,西方的貧富分化依然穩定在相當高的水平上。只是已經不能用馬克思的「絕對貧困化」來描述工人階級的狀況了。毫無疑問,馬克思無法顧及他身後發生的事實,其理論在這方面也沒有預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