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凌翔觀點:這個小國利用新冠疫情向中國示好,明智嗎?

2020-03-11 06:40

? 人氣

蒙古總統巴特圖勒嘎2月出訪中國,與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美聯社)

蒙古總統巴特圖勒嘎2月出訪中國,與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美聯社)

上個月27號,蒙古總統巴特圖勒嘠(Battulga)冒著新冠疫情,訪問北京,伴手禮是蒙古國內募捐來的3萬隻羊;這個月2號,蒙古紅十字會又捐贈2萬片口罩給中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蒙古對中國為何如此友好?

蒙古國,大清帝國時代稱為「漠北蒙古」,國民黨時期稱為「外蒙古」,國府遷台後,因為《雅爾達密約》的存廢,名稱混亂過一段時間。譬如我小時侯的身份證上寫做「蒙古地方」,後來又改為「蒙古特區」,真佩服戶政事務所的創意與超前政治思維-那時大陸還沒有設立四大經濟特區,香港也還沒有回歸成為特區。

其實,我父母都來自「內蒙古」-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自治區,跟新疆、西藏同級,我其實也出生在台北,現在身份證只登記出生地,避掉了包括前述問題的很多混亂。

蒙古分為內、外,跟韓國分為南、北韓,德國分為東、西德,越南分為南、北越一樣,都是二次大戰前後,被自由民主與共產專制兩種意識型態切割的結果。蒙古國土面積有44 個台灣大,人口卻僅330萬,真是地廣人稀,而且對中、俄都無險可守。

蒙古總統巴特圖勒嘎2月出訪中國,與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美聯社)
蒙古總統巴特圖勒嘎2月出訪中國,與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美聯社)

兩大之間須巧為小

內蒙古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大批蒙古菁英被迫害致死;蒙古國在共產「俄化」初期,也有大批蒙古菁英被殺,所以,夾在兩大之間的這個小,一直很難為,因為對中、俄都一直很疑懼。

尤其,說「蒙古昐望回歸中國」的假新聞,在大陸網上簡直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不斷被傳出,歷久不衰,讓蒙古人對內蒙古來的「同族」都很疑懼,生怕他們其實是漢人,或是已經被漢化的假蒙古人。也難怪,內蒙古人口2400萬,能說蒙語的蒙古族,很可能不到一成了。

了解這些背景,就不難想像蒙古國內排華氣氛的由來了-「漢人實在太多了,又愛到處移民」,換言之,蒙古人不喜歡中國人。

這樣看來,疑懼中國又資源潰乏的蒙古,又送口罩、又送羊,顯然是為了要討好中國,除了彌補一月底就封鎖中國人入境、所可能帶來的反彈,也是藉機提升蒙、中2014年建立的「戰略夥伴關係」。換言之,民間排華是一回事,政府親中是另一回事,可以分開處理。

受滴水之恩,必當湧泉以報

這份溫情,確實得到中國輿論的一片讚聲,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引用「受滴水之恩,必當湧泉以報」來感謝巴特圖勒嘎-“Надад дуслыг өгсөн ч би голыг эргүүлэн өгнө”,這句話也成為蒙古新聞報導的標題。

弱小國家應該如何面對威脅自己的強權大國?國關理論中有「避險策略」一說,就是兩面壓寶,不要太過於親一邊,以免被背棄。一些評論員或學者、甚至馬英九總統,也都曾經引用孟子梁惠王篇中「以大事小,以仁;以小事大,以智」這段話來論述兩岸關係。但是,實際上,避險操作成功的案例不太多,主要原因有幾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