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順峰觀點:新冠疫情潛藏「國進民退」的中國經濟金融危機

2020-03-14 05:50

? 人氣

關注宅經濟、健康照護等新商機

綜上,如同本土的公共衛生關注重點,除了武漢肺炎,諸如流感與腸病毒等既有的威脅不容輕忽。同樣的邏輯,除了此波的疫情衝擊,既有的經濟金融風險已經存在且造成不小的改變,諸如中國大陸生產環境逐年惡化、債務問題、房地產泡沫與美中貿易戰的衝擊等,影響大到全球產業鏈的版圖重塑,小到個別授信戶的信用風險。當然,這一波的疫情衝擊,除了帶來風險與挑戰外,也帶來其他的新商機,諸如具有「宅經濟」概念的電子商務或線上零售業務的發展,以京東為例,由於掌握供應鏈優勢,加上多年來投入龐大資金的京東物流運能發揮,可說是此波疫情下的贏家。另外,健康照護與無人機具的擴大開發運用,也將是未來的產業發展重點,預計公私部門都將投入更多資源,可能也是銀行業者可以關注的重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末,套用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在二戰期間的名言:「Now this is not 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But it is, 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對於此次疫情幾時結束與影響如何,固然必須用最好的準備,但也須心存最壞的打算。持續觀察中國大陸近年連續遭遇的經濟金融事件,本次疫情當然會造成短期嚴重的衝擊,對消費、投資與出口三駕馬車皆形成影響,筆者預期涵蓋時間至少包含2020年度前兩季,國際各大銀行與研究機構業已發表相關經濟預測,本文不再贅述。

更重要的是,中長期方面變局已成,可窺知全球產業供應鏈再平衡的新局,部份製造業從以往的世界工廠――中國大陸外移的腳步加速(前幾波主要的外移潮分別是2003年的SARS危機、2008年的勞動合同法施行、2011年的社會保險法上路與2018年以來的美中貿易戰),1978年底宣告改革開放與2001年底加入WTO後多年的經濟榮景恐將不再,銀行業者的經營心態也須轉變。基於變局已成,且既有的龐大資金部位無法即時遷移的當下,在當地拓展銀行業務更須留意在「國進民退」下跟隨政策腳步,或者順應當地產業消費趨勢發展業務,方足以趨吉避凶、持盈保泰。

*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傳播出版中心副所長,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