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中華民國在台灣」是個意外嗎?

2017-03-26 07:10

? 人氣

本書另一重要的貢獻,是同時梳理了從1949年4月解放軍渡江至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政府內部對臺灣政策意見分歧和混亂的決策。(取自U.S. Navy)
本書另一重要的貢獻,是同時梳理了從1949年4月解放軍渡江至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政府內部對臺灣政策意見分歧和混亂的決策。(取自U.S. Navy)

但我認為,蔣介石在1948年底已經明確選擇臺灣為復興基地,一方面因為地緣政治上靠近美日,遠離蘇俄,另一方面因為臺灣沒有本地軍閥,且臺共力量不強。1948年11月23日,蔣介石就與蔣經國商量,準備放棄在大陸的基業,到臺灣重起爐灶,建立反共基地。不久,他就讓蔣經國運送上海的金、銀和外匯到臺灣,又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1949年6月,蔣介石剛到臺灣,就指導陳誠進行新臺幣改革和減租,實施軍事戒嚴和清除臺共。當時陳誠與蔣介石密切配合,在臺灣實行的措施都是蔣介石親自批准和指導的。1949年下半年,蔣介石指揮廣東,四川,雲貴內戰只是盡力而為,並不影響他對臺灣的戰略部署,也沒有試圖同時重起幾個爐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與此同時,1949年5月28日,蔣介石寫信給美國魏德邁將軍「臺灣如欲樹立為復興反共之根據地,其有關軍事,經濟,政治各項人才,更非借助於美國不為功,... 余相信今後中美合作,必能融洽無間。」這是一封重要的信,經過二年抗爭和猶豫,蔣介石最後不得不正式向美國請求「共管臺灣」。1949年6月18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臺灣主權與法律問題,英,美恐我不能固守臺灣,為共匪奪取,而入於俄國勢力範圍,使其西太平洋海島防線發生缺口,亟謀由我交還美國管理。... 故對美應有堅決表示,余必死守臺灣,確保領土,盡我國民天職,決不能交還盟國。如其願助我力量,共同防衛,則不拒決,並示歡迎之意,料其絕不敢強力收回也。」蔣介石在此時清楚認識到臺灣主權歸屬有法律爭議,英美可能推動託管臺灣,但他不願交還盟國,而是歡迎美國與他共同防衛。

可是,1949年11月3日,蔣介石定居臺灣不久,美國駐臺總領事師樞安奉國務卿艾奇遜命令,向蔣呈送備忘錄,聲明美國並無軍事協防臺灣之意,但將在現行立法規定範圍內,給予臺灣經濟援助,至於任何其他新援助,則將視中華民國當局是否採取有效行動而定,表明美國實際尊重中華民國對臺灣的行政管理。與宋美齡商量後,蔣介石復電艾奇遜要求美國派軍政顧問來臺協助。12月15日,蔣介石又直接向杜魯門發電報要求全面援助,同日,為了取悅美國,還派留學美國的吳國禎代替陳誠出任臺灣省主席。但是,為了與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正常外交關係,1950年1月初,杜魯門和艾奇遜正式聲明美國不會軍援臺灣。於是,蔣介石轉而大力遊說美國軍方和國會來改變杜魯門對臺政策。

3. 本書認為,1950年代初,國民黨政府與日本、美國所簽訂的兩項條約,一方面在國際上強化了其代表中華民國的正當性,但另一方面卻也進一步深化了「中華民國在臺灣」的事實;1952年的「中日和約」,結束兩國戰爭狀態並恢復邦交,1954年「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共同防禦條約」使雙方結為正式的軍事盟邦,這兩個重要條約讓蔣介石在臺灣,獲得了堅實的安全與外交基礎,然而無論國民黨人士喜歡與否,此兩約的內容、精神與適用範圍,讓國民黨所宣稱代表的中華民國僅局限於臺灣一隅的格局,逐步永久化與固定化。而本書重大研究成果則是論證了蔣介石在1950年代實際上對反攻大陸並不熱心。

蔣介石晚年(時報出版提供)
本書重大研究成果則是論證了蔣介石在1950年代實際上對反攻大陸並不熱心。(資料照,時報出版提供)

不過,我認為「共同防禦條約」從法律上確保了中華民國與美國實質上共同管理臺灣,在「共同防禦條約」中,美國實際所承認的中華民國領土只涉及臺澎,對遭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攻擊的外島,美國的承諾含含糊糊,美國也不承認大陸是中華民國領土的一部分,因此,「共同防禦條約」,固化了海峽兩岸一邊一國的長期並存。蔣介石在國防,外交和經濟上向美國轉讓一部分對臺灣的管理權,這是為了臺灣安全而不得不付出的代價。「中華民國在臺灣」這個新國家的型塑是一個緩慢的「意外」過程,它沒有一個明確的誕生日。我們甚至可以說,二二八事變70年來,雖然沒有正式國際條約的確認,但從國際政治的本質上看,臺灣基本上處於中華民國與美國的共同管理之下。1996年總統直選後,中華民國已經被臺灣人民「借殼上市」了,所以,臺灣今天實質上由臺灣人民與美國「共管」。不過,有關臺灣地位究竟是否未定或者已定,或者是否臺美共管,這是政治外交議題,不僅是法律問題,也不是林孝庭想要在本書裡所解決的問題。

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林孝庭教授所著《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臺灣的形塑》(遠足文化)。
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林孝庭教授所著《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臺灣的形塑》(遠足文化)。

*作者為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