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歐洲QE真會讓國際資金渹湧亞洲市場嗎?

2014-10-01 05:30

? 人氣

純粹從貨幣數量與經濟實體規模及經濟發展需求看,今天的歐元區,的確本就保有相當大的(至少7%-8%)可有效予以再寬鬆之空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既往QE 並沒有流向工商經濟部門

在既往世界金融海嘯危機後七年時間,儘管美國、歐洲及日本都持續同步採取積極式或保守式的貨幣量化寬鬆政策QE,但是,似乎都祇能在象徵經濟層面的金融貨幣市場,才比較能具體感知與領受得到,在實物經濟層面的商品經濟市場,則無論是先進社會經濟體,或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社會,都無法得到相同的感知與領受,事實上,還是以表示「無感」者居多。

考其主要原因,從最近IMF及OECD的調查研究報告中,就可以具體得到答案,也就是說,無論是先進國家或中進國家的銀行業及金融服務業,在前揭相同時期內,針對民間工商產業及服務業部門的融通貸放的額度與比例,在既往七年間,根本就是呈現出,祇見逐年減少高達20%以上的「抽緊與壓縮」,卻根本見不到任何寬放與鬆手;這也就表示,歐美及日本的QE政策,除了救助銀行等金融服務業於不倒閉,並有效充足包括股市、債市及匯市之金融交易市場資金流動量之外,其實對於各個經濟社會「造餅機制主力」的工商業,所施予的資金挹注極為有限,也沒有太大實質幫助。

製造業回流投資的激勵景氣作用

當然,這種情形、在2012年美國歐巴馬政府及日本安倍晉三的積極推動「製造業回流投資」運動(Recycling Investment in Manufacturing),大規模優惠鼓勵赴海外直接投資的製造業,積極回返母國投資,才有了重大突破與改變。

製造業回流美國投資,甚至連帶伴同也吸引了許多原本在中國投資的亞洲菁英企業,也跟隨前往美國投資,譬如,著名的臺灣鴻海、台塑、生技產業廠商,以及中國的資通信廠商,以及馬雲等電商新產業、南韓大型企業廠商等都是,不但可以因此引進大量的直接投資資本、製造業人才、跨國經營菁英,而且也更為美國創造了大量新就業機會;這一結果,使美國2014年前三季經濟成長,大為向上躍升,遠超過原訂預測值,足足多出一個百分點以上。對全世界經濟復甦格局,產生莫大激勵作用,以及新信心與新希望。

由於前一階段的歐元區,並沒有隨同美日政策,也採行鼓勵民間製造業回流歐洲投資之公共政策行動,因此,這次德拉吉策略,改為採取用政府財政支出大力投資公共建設及改善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s),用以塑造更良好的工商業投資營運環境條件,對於吸引區內在地投資,或吸引來自區外的國際投資,應該也同樣會產生極大助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