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吃辣的日本人,為何「麻婆料理」成為他們中華料理的代表菜?全因這對父子…

2017-03-31 15:00

? 人氣

如果問日本人中華料理,他們都會提到川菜的麻婆豆腐,但是四川料理其實是二次戰後才進入日本的菜系,相較廣東料理的點心、上海料理的東坡肉、小籠包等名菜的傳入是十分晚近的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川菜在日本享有名氣來自陳建民父子的努力。陳建一繼承了父親陳建民的「四川飯店」,由於富士電視台《料理鐵人》的節目在日本的收視率相當好,從一九九三年到一九九九年陳建一在節目中的戰績是六十三勝十七敗二平。連續幾年在節目中表演,沒有扎實的功夫是無法勝任的,而這些手藝也是來自他的父親。

本來不大吃辣的日本人因為一個廚藝精湛的廚師東渡日本,在異地努力的打拚,而且遇到貴人,加上電視的吹捧,將麻婆豆腐從四川的大街小巷傳進了日本的家庭裡,其中還有異國婚姻、大時代的分離、情感和認同的糾葛,讓我們從料理鐵人的父親:陳建民的旅程開始看起。

(翻攝自youtube)
料理鐵人陳建一上節目示範麻婆豆腐做法。(翻攝自youtube)

陳建民的旅程

陳建民於民國八年出生於四川的富順,是十個兄弟姊妹中的么兒,本來家境富裕,但三歲時父親就往生。喪失一家之主的陳家也家道中落,家族中的兄弟姊妹四散各地,仍是幼兒的建民也得下田工作,八歲時還得從事搬運煤炭的工作換取飽餐的機會。

十歲的時候,因為伯父不忍年紀尚小的建民就得背負如此的重擔,將他帶到宜賓。宜賓是四川的大城,長江的船運發達,來來往往的人多,機會也比較多。從宜賓開始,建民開始了他人生長長的旅程,輾轉各地。

浪跡天涯

陳建民從重慶沿著長江下到了武漢、南京到上海,在不同的餐館當廚師,本來想在上海安定下來,但是民國三十六年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內戰開始,貨幣也產生波動,通貨膨脹非常嚴重,本來當廚師一個月拿到兩百萬,下個月變三百萬,最後薪水雖然到一億元,但也只能買得起十四公斤的白米而已。

對於中國的局勢感到不安,陳建民在友人的介紹下,前往台灣尋求發展。陳建民覺得如果能在台灣推廣四川料理的話也不錯,當時台灣料理主要以福建料理為基底,沒有太多川菜的餐廳。民國三十六年,陳建民從上海搭船到台灣,先在衡陽街,後來也到高雄擔任廚師,隔年又轉往香港。

陳建民回憶說他年輕時有種流浪癖,只要環境不如己意,就想出走,他想到了日本的友人陳海倫,便想到日本闖一闖。在日本生活的前幾年,由於薪水的問題,或是和別人處不來,工作總是換來換去。作為一個廚師,他只想把自己的料理呈現給顧客,厭倦受雇於人,於是萌生自己開店的夢想。

四川飯店的誕生

一九五八年讓建民夢想實現的機會來了,新橋附近的田村町有間台灣人經營的洋食屋,由於生意經營不好,陳建民打算將它改成川菜的餐廳,當時只拿得出四分之一的錢,但和店主說好將負責全部的料理和經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