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家人的衣物照片捨不得丟,該怎麼辦?瑞士墓園舉辦「身後展」解讀遺物,教你學會放手

2020-03-03 17:29

? 人氣

瑞士蘇黎世墓園舉辦「最後的聯繫」身後展,透過重面往生者遺物,教會生者如何道別。(圖/方常均)

瑞士蘇黎世墓園舉辦「最後的聯繫」身後展,透過重面往生者遺物,教會生者如何道別。(圖/方常均)

一個人過世了,他的遺物會被視為遺產或是垃圾,這是一個引人思考的問題。蘇黎世公有墓園Sihlfeld Friedhof舉辦了一個身後展,展出後人存留的遺物,到底是哪些事物讓人寄予無限懷念,相當令人玩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項展覽做了一項統計,2017年全瑞士約有6萬7千人過世,遺留的物品無論是重量還是體積都非常可觀。透過展覽,民眾能觀察到不同世代的人的生活物品的相同和相異之處。多數在蘇黎世過世的人留下了鞋子、睡衣、電線;大型家具則有衣櫃、書桌、地毯、電腦和燈具等;小東西則有迴紋針、各式證件、書信和照片。

許多長輩們留下的物品被後代視為該丟棄的物品,尤其老人家因為惜物而囤積,有些家中物品多到難以整理,讓後代毫無頭緒。一位照顧服務員便說:「我有過幾次照顧老人家到臨終的經驗,他們留下的東西除了有價值的,多數都被子孫丟棄,有的老家具或是家飾用品被送到二手店便宜賣掉。物品通常只對主人本身具有意義,主人不在了,情感連結便消失了。」

(圖/方常均)
(圖/方常均)

主辦單位為了這次展覽出版了一本圖文集,裡面也蒐集了後世遺族整理長輩物品的心情。其中一位童畢先生寫到:「在整理母親的物品時,我不斷提醒自己什麼是必要的,什麼是不必要的,如此才能捨取。我要留下的是我和母親有強烈連結的物品。」整理遺物是連串做決定的過程,對有情感連結的人來說,要與不要,很難三言兩語說明。

有的人將整理所花的時間視為懷念與告別的儀式,當然也有人覺得是浪費時間。童畢先生也表示:「我想人如何處理物品,跟如何對待人也有很大的關聯。我花了很多時間,把一些舊物品按其價值賣掉;有一些照片,我送給和母親一起合照的人,作為留念。當然我也會想,如果可能造成其他人的負擔,我就留著。我為自己留下了童年時和母親一起登山郊遊的照片。」

策展人在圖文集的前言裡寫到:當我們仔細觀看我們家人所留下來的物品,也重新觀看一個人的一生,他們所留下的物品通常也是他們認為重要的,因此帶著整理的人進入回憶、悲傷,甚至看見了遺願。這些對活著的親友來說,是與過世的人再一次相遇的機會,當然面對這一切也可能不是這麼容易。

這個身後展有一個詩意的名稱為「最後的聯繫 」。各式各樣帶著故事的遺物被整齊地放在玻璃櫃裡,被編號也附上說明。飛行員的紙本證件、幼年受洗時穿的衣裳、全套高級瓷餐具、眼鏡、鋼筆、舊式箱型電視機等等,參觀民眾即使對物件沒有私人情感,卻也感受到時空轉換的生活差異。

我們自己有哪些東西值得留予後世作為紀念,發人省思。這個展覽因為受到市民歡迎而延長了三個月的展期。

文/方常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安可人生(原標題:全球樂齡|「最後的聯繫」蘇黎世身後展 展出前人遺物)

責任編輯/李頤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