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觀點:一名台大女生的控訴

2020-03-08 06:50

? 人氣

「生涯選擇不只升學 青年就業領航可以更好」記者會,立委江永昌-甘岱民攝
「生涯選擇不只升學 青年就業領航可以更好」記者會。(資料照,甘岱民攝)

技職教育對德國的年輕人來說等於就業保證,學徒的薪水不差,以木工學徒為例,第一年就有台幣2萬5000元,到了第3年漲到5萬,省吃儉用可以養活自己,而且實作的項目馬上可以看到成果,很容易有成就感。在15、16歲可塑性最大的年紀就接受技職教育,等於提早進入社會接受磨練。青年在技職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累積專業與自信,按部就班學得一技之長,許多家長以小孩讀技職學校為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德國10~15歲的孩子就一睹職場生活,台灣的學生則還在扮家家酒。他們自10歲開始,每年可以自由報名參加,到了16歲要開始決定選校的時候,大部分的學生都已經約略清楚未來的志向。德國技職學校畢業後的出路明確,這些專業技術人才的薪水所得甚至遠勝於一般在辦公室任職的白領階級。

德國超過7成的技職生,畢業後立刻就能找到工作,甚至還能自行創業。德國的技職教育與企業緊密結合,企業提供學徒計畫讓學生實習,另外還提供學校回饋意見,讓教學能快速回應產業趨勢。不過全球產業變革快速,合格技術人員缺口大,因此現在企業也樂於投資學徒計畫來培養人才,像是德國的法拉利和BMW公司,就招收高中技職學生,只要完成職訓課程並考取證照,就有機會成為正式員工。

高學歷已非高所得必備

近十年來,台灣大考錄取率已接近百分百,年輕人有大專學歷人口比率高居世界之冠,收入卻沒有比別人多,何故?難道不就是大多數人只重視學歷的虛榮而不重視專業能力嗎?各校只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以便成為各大企業的優秀員工,或考上國考當公務員、捧鐵飯碗,而非培養學生自行創業當老闆,如此年輕人怎麼能成就一番事業?

歐美國家年輕人擁有大專學歷者不到3成,國民平均所得卻是台灣兩倍,證明「學歷不等於能力」,原因在於他們不但重視培養具有一技之長的技工,也重視他們的待遇與福利,例如:德國的汽車與機械、法國餐飲與戰機、荷蘭的花卉與農產品、瑞士的鐘表與鑽石加工、義大利的高級汽車與皮件等,很多勞工的收入不比四師或公務人員差,甚至過而有之,如此誰會在乎學歷?

長久以來,我們一般民眾之所以喜歡當四師或公務人員,一方面由於傳統士農工商的舊思維,一方面由於政府只重視公務員的待遇與福利,所以大家普遍重視學歷,這就是補習文化難以消除的原因。而民間勞工待遇偏低,主要是技術不精,商品缺乏競爭力,歸根結柢,不公不義的待遇與福利是主因。

政府如果想要提升年輕人的收入,關鍵在開源、節流與公平正義三管齊下。開源方面,應提升人力技術以增加收入;節流方面,應精簡政府組織、淘汰冗員,政府取才不應以筆試成績為標準,應重視技術;公平正義方面,各種職業待遇可以因職務輕重而有所差別,退休後之退休金不應有太大差距,更不應有退休公務員月退俸居然比在職人員薪水高出一倍以上的荒謬現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