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文榮觀點:神明挑信眾,宮廟禁香不減誠

2020-03-05 07:00

? 人氣

我個人並沒有慧根,我想大部分的人也同我一樣,畢竟要追求宗教的最高體驗並不是一件易事,同樣的信徒的行為與需求絕大部分也是圍繞著個人本身的利益為主。燒香、燒紙錢和獻供品是「借相修心」而且沒有功利與利益成分在裡頭,我認為恐非事實。因此,行天宮取消燒香要信徒「心誠則靈」這件事,對多信徒而言都然不能接受,不能接受的理由在於與神明溝通的憑藉消失了,這會讓信徒不安。「燒香」與「借相」這兩者之間不必然是劃上等號的,這理由很清楚,大部分的信徒的信仰行為其實不是「修心」的,而是利益與功利傾向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80808-傳統宗教信仰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圖為信眾在行天宮參拜。(盧逸峰攝)
行天宮是第一個禁香的宮廟。圖為信眾在行天宮參拜。(盧逸峰攝)

如果用經濟學來解釋,行天宮此舉無異是在信徒間進行篩選,功利傾向濃厚的信徒就會選擇去別的廟參拜,這與「交替神主義」是一致的,反而篩選後的信徒的信仰行為就更為堅定,更可以「心誠則靈」(不必然完全沒有功利成分),而事實上也證明新「辦法」公布後的幾天內,參拜信徒的數目比平常減少許多。

有關「交替神主義」的說明,可以參見下篇李筱峰教授寫的「董芳苑教授談台灣民間信仰」一文中的「民間信仰對台灣社會造成何等影響?」。

但我認為並不減行天宮香火的規模(雖然已經沒有香爐),也不減在信徒間靈力的規模效應,但會不會降低信徒捐贈的意願呢?我認為影響有限,正因為信徒捐獻的意願其中之一的因素是宮廟的靈力效應與規模,行天宮自然而然是一間大廟,照理不會影響信徒的捐贈,倒是篩選掉一些功利傾向明顯的信徒,而這些信徒為大額捐贈者的可能性也不高,於是乎整體來說負面影響不大,也許還是個轉機也說不定。

回到經濟學原理上,人類的選擇行為就是一種經濟行為,選擇這個,可能得放棄那個,選擇的背後,大抵上是服膺自利的原則,也有效用的看法。譬如說,你選擇一個商品,大抵上是因為這個商品對你「有用」(效用的看法),或許還有點利頭(消費者剩餘的看法),如此,你才有購買的行動,但首先,你還必須要有點「欲求」的動機才行,也就必須要滿足欲求。

但人類很多為看似對自己不利,為何又願意付出呢?譬如說捐血好了,如何有用?又如何有利頭呢?我總要有個理由來說服自己,捐血對自己有利吧?我給的理由是幫助別人,且又讓自己的身體加速新陳代謝,這就是捐血對我的「效用」,只是我沒幫這個效用,用新台幣「訂出個價格」罷了。

其實,我們也不用找太多理由,人類的行為大致上還是服膺理性的,至於說是否一定絕對理性,也許有可能,但這不是經濟學要探討的問題,應該放給心理學家和醫界來研究。

*作者為資深產業分析師,科普經濟學作家,著有《巷子口經濟學》與《拜拜經濟學》等書,作者臉書。(本文原刊作者部落格「我就是臥底,巷子口看經濟」,授權轉載,原標題為:拜拜經濟學談宮廟減香效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文榮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