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關於「口罩」這事兒..

2020-03-03 05:40

? 人氣

台灣高鐵積極採取防疫措施,高鐵職員戴口罩執勤。(資料照,盧逸峰攝)

台灣高鐵積極採取防疫措施,高鐵職員戴口罩執勤。(資料照,盧逸峰攝)

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蔓延肆虐,疫情在全世界各處一波波傳出。然而,離中國僅有一海峽之隔的台灣,雖然感染人數亦不斷升高,但整體而言到目前為止控制相對穩定。這當然歸功於許多因素,然而筆者認為,台灣至今沒有如許多國家般快速潰堤,其中一項極重要的差別是:台灣多數民眾戴口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的確,許多專家至今仍呼籲健康民眾不用戴口罩,認為口罩只是起部分的保護作用。但由於此回新型冠狀病毒有許多是無症狀帶原者,在不知情情況下,口罩可以有效隔離帶有病毒的飛沫直接接觸眼口鼻等黏膜,社區中若多數人載口罩,防疫效果一定比沒有戴口罩要好。有趣的是,筆者認為,透過「多數人戴口罩」一事也可一窺台灣整體防疫體系的優點。

首先,民眾能夠買得起而且口罩數量能有效率、重點式分配,乃因台灣早期建立的「傳染病防治法」提供很好的法源根據與遵循。「傳染病防治法」對於台灣防疫提供多方面極佳的遵循原則,例如防疫應變體系的建立,以及隔離、檢疫等事項的執行;然而,此法對於口罩與醫療物資的徵調也是重要功臣。當中國疫情升溫,民眾的恐慌導致口罩搶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果斷地依法統一徵購徵用全國的口罩,統一管制;此舉一方面有效抑制民間口罩價格的哄抬,另一方面也可以達到口罩及醫療物資合理、有效的分配運用,在稀缺之下,可優先提供給高需求的醫療體系與其他高風險民眾。

再者,台灣民眾能夠儘快有足夠的口罩,受惠於舉國上下許多人力的動員配合與物力投入防疫口罩的生產。同樣依據「傳染病防治法」,政府徵調全國口罩生產線,全力生產口罩;根據經濟部沈榮津部長的說明,口罩生產線來源大致有幾類,其一是現有口罩生產線擴大產能;其二是舊有但已停止生產的口罩生產線,請業者重新活化生產;其三是再加開新的生產線。這其中的動員,就包括原有口罩工廠員工的辛勤加班、招募新進員工加入生產、還有國軍官兵的投入。另外,對於新增的生產線及口罩生產機器的維修,亦有許多工具機業者投入協助;而在「口罩實名制」上路後,郵差、藥局及衛生單位等全國投入配送的人員,以及相關軟硬體設備的人力物力,更不在話下。一場防疫戰下來,台灣有了口罩生產「國家隊」,期待三月中旬能由原來的日產400萬片提升到日產1000萬片的產能。

20200225-各級學校25日開學,學生進入校園多數配戴口罩。(顏麟宇攝)
各級學校25日開學,學生進入校園多數配戴口罩。(資料照,顏麟宇攝)

此外,政府啟動防疫應變機制的時間早且政策有效、明快,也起了決定性作用。當隔壁的中國大陸疫情爆發,台灣很快地在1月20日依據「傳染病防治法」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口罩產能方面,行政院在1月24日已盤點出當時台灣每日188萬副口罩、最高244萬副的產能,並停止醫療外科口罩以及N95口罩出口一個月,且於2月3日決定增加60條口罩生產線,欲將每日產能提高至1000萬片。在口罩分配方面,1月31日啟動徵購調度政策,每日徵購400萬片口罩統一調度,之後發現效果不如預期,民眾仍買不到口罩,且醫療單位也可能很快面臨口罩不足的狀況,進而於2月6日改為「口罩實名制」。以上亦可見,台灣政府面對疫情時所經歷的摸索與不斷調整。

最後,台灣民眾的「戴口罩」文化成為這回防疫很大的助力。「戴口罩」在台灣的日常,一向被視為極自然且習以為常,例如民眾騎機車為防空氣污染,多半就會配戴口罩;在感冒生病時,民眾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更被認為是禮貌而且理所當然。此外,2003年SARS的經驗對於台灣民眾的可怕記憶猶新,導致這回中國大陸疫情一爆發,在捷運、高鐵等密閉公共場所內大多數民眾就已開始自主地佩戴口罩。相較之下,許多其他國家的文化,認為只有不健康的人才需要戴口罩,佩戴口罩似乎等同於顯示自己的虛弱;這大大降低一般民眾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的意願,與台灣的情況十分不同。

反觀在全球其他地方的情況,許多國家的應變機制比起台灣晚了近一個月,甚至至今仍處於摸索與混亂狀態。美國加州於2月26日確認社區感染後,川普總統(Donald Trump)才於當日針對武漢肺炎召開防疫記者會,派任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當「防疫總指揮」;同時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統計出美國全國將須要3億個N95口罩,川普總統因此才提出應該“開始”考慮依據「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快速擴大生產口罩與防護衣,而在此前,川普總統認為美國疫情不嚴重,而且時常出現與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不同調。然而,在美國民間口罩的短缺,使得美國的口罩價格飇漲,一盒100片的口罩由原本的8美元飇升到200美元;民眾囤積口罩,更使得外科醫生不得不大聲疾呼,請民眾停止購買,將口罩留給須要的醫療體系。

疫情嚴重的南韓,直到大邱疫情爆發各媒體於2月25日報導看不到盡頭的「貪食蛇」口罩購買人龍後,政府開始徵集口罩,於2月28日起透過郵局、農協、超市、國營購物網等平台販售,每天釋出500萬個且每人限購5個。鄰近的日本也面臨嚴重的口罩短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2月底提出希望日本的口罩產量能由現在的每月4億個提高到每月6億個口罩的產能,鼓勵國內企業一起增加產量。與這些及多數國家相較,台灣的防疫應變與對於口罩短缺的因應開始得相對早而且迅速調整。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南韓首爾地鐵正在進行消毒。(美聯社)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南韓首爾地鐵正在進行消毒。(資料照,取自美聯社)

  當然,台灣防疫系統與管理雖然優良,仍存有潛在的改善空間。筆者認為,面對未來有可能發生較大規模社區感染以及民眾恐懼的加深,建議可以研究與宣導能夠在能維持防護效果的情況下「口罩重複使用」的好方法。透過政府宣導,除了一方面可以在口罩不足的情況下,為民眾提供合適、可遵循的替代方法,有效降低恐慌;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假訊息的傳播,造成民眾被誤導而影響防疫功效。此外,口罩重複使用可以減少地球資源的浪費,畢竟除了口罩的製造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外,口罩的部分材料屬於不易分解的塑料合成纖維;又如原料來源是台塑等石化工業,等同是我們犧牲部分環境成本換取而來,應該珍惜且進一步提高“使用頻率”,而不是大量地一次使用、隨用隨丟。

以上是筆者對於台灣至今口罩與防疫體系的觀察與想法。然而,除了優良的防疫應變體系外,台灣有高水準的生物醫學研發團隊,是全球第四個從確診患者的檢體分離出病毒株的國家,目前已著手疫苗、藥物及更快速篩檢技術的開發;有優質的醫療服務體系,根據近日全球知名資料庫Numbeo公布的2020醫療保健指數(Health Care Index),台灣排名世界第一;以及獨步全球的健保系統:以上堪稱是台灣防疫的「四支箭」。對於目前的疫情,除了中國以外,在全球多數國家似乎處於剛爆發與擴散的階段,希望台灣的「防疫四箭」加上國人的共同努力,可以帶領台灣順利渡過此回的瘟疫。

*作者為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博士候選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