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安觀點:析論我國新軍事戰略觀之變革

2017-03-21 07:10

? 人氣

目的與手段不能配合(多重嚇阻是被動防禦,重層嚇阻是主動防禦)?

據國防部長馮世寬日前曾提出的「多重嚇阻」,和最後定案的「重層嚇阻」差異,在於「多重嚇阻」傾向被動防禦,也就是侷限在台灣本島的防衛作戰;「重層嚇阻」則屬主動防禦,是以本島為中心,再一層層向外推建構防禦網,兩者有被動和主動的差異性。就筆者曾任多年戰略教學經驗來談,所謂「多重嚇阻」與「重層嚇阻」並無被動、主動之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70302立法院.國防部長馮世寬出席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報告及答詢(陳明仁攝)
國防部長馮世寬日前曾提出的「多重嚇阻」,和最後定案的「重層嚇阻」差異,在於「多重嚇阻」傾向被動防禦。(資料照,陳明仁攝)

筆者認為當初我國之所以將「防衛固守、有效嚇阻」調整為「有效嚇阻、防衛固守」,應「有效嚇阻、防衛固守」即包含攻勢與守勢的精神。而多重任務目標選擇只是手段、重層攔截戰力則是聯合作戰部署一環,將目的與手段不能配合配合的戰略構想,是不及格的戰略;試問「重層嚇阻」不再是守勢,是一層層消滅,如此沒有重點打消耗戰持久戰,我們有多少本錢可以打。

台灣有嚇阻戰力整備?假如中共攻擊國軍不會再是守勢!

國防部長馮世寬日前在立院答詢時曾指出,國軍軍事戰略會調整為「重層嚇阻」,是因為現在研發的武器較之前進步,「有些飛彈發展得不錯」,可以讓台灣有更好防衛力量;假如中共對台攻擊發起,國軍就不會再是守勢,「重層嚇阻」將會開始轉為「積極防禦」;同時國軍已具備多重、多方、多能力戰力,將可經由擊敵半渡、灘岸決戰、陣地防禦,讓海空兵力無法順利達成登陸台灣本島目的(引自吳明杰, 2017年03月13日,風傳媒)。

他在答覆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質詢時說,像是飛彈指揮部移到空軍轄下,就符合重層嚇阻戰略要求,飛指部4個階段隸屬不同單位,戰力不斷增強,現在是指揮統一、事權統一,可在第一時間爭取時效,空軍作戰指揮部有這權責。而馮世寬所指「有些飛彈發展得不錯」、「不是一層層的防衛,是一層層的消滅、拒止」,就是指已經部署及量產的雄二E巡弋飛彈、萬劍彈、雄三飛彈和愛國者飛彈等武器,把來犯敵軍的飛彈、戰機、軍艦,分別先從陸海空各空間向外一層層攔截和殲滅,而非等到兵力投射到台灣本島後才開始進行防衛作戰。

 

表二
表二

構建重層攔截的聯戰戰力飛彈防禦能力是重點

國軍自力研製之經國號戰機、天劍一、二型飛彈、天弓一、二、三型飛彈,均已成軍部署或進入量產,並籌建後續能量及陣地部署工作。其次進行高解析度雷達、電子戰裝備、多管火箭等武器系統之研發計畫,有效提升國軍整體戰力。如何提升防衛作戰預警能力、雷達性能與涵蓋範圍,強化雷達信號處理、電子防禦技術、機動雷達之研發與部署。賡續建立早期預警管制機制與資訊鏈路構建,整合三軍指管通情系統,精確戰管與各觀通站台情資聯繫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