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新新聞》 台灣保安司令部的二二八數字(刊載於1987年3月)

1987年3月出刊的《新新聞》創刊號

為什麼我們要回顧這篇報導

1947年爆發的二二八事件在戒嚴時期一直諱莫如深,在黨國強力控制下,一如現在中國的六四,不是詮釋角度的爭議,而是根本不准在檯面上談論。

這篇刊登於1987年3月出刊的《新新聞》創刊號文章,是政府部門在事件發生40年後,終於解封台灣保安司令部二二八傷亡數字。當時台灣尚未解嚴、仍處於動員戡亂時期,《中華民國憲法》被凍結,普選只存在地方層級,類似共產政權蘇維埃的國民大會仍在且未全面改選、代表被在野黨稱為「老賊」,總統是世襲蔣王朝的二代蔣經國。

這份檔案解封的最大意義,是在此之後,二二八逐漸不是禁忌,政府、社會團體、學術單位甚至政治組織的各種調查研究,終於可以浮上檯面。(新新聞編輯部)

一九八七年適值「二二八事件」四十周年,在海內外共同關切之下,台灣的官方終於首次公布了「台灣保安司令部」的塵封檔案數據資料:「二二八事件」的死傷人數總計六三一七人,但確切的死亡或受傷人數並無區分,學者們推論,認爲死亡最多三千人。

根據公布的這份統計資料,死傷者依其類型,可以分爲下列幾類:

.反抗中央政府的各種組織或團體人員,死傷一四二人。
.台灣省,各地區之黨部工作者,死傷八人。
.各級靑年團體,死傷二十七人。
.台灣省及各地區之活躍份子,死傷一七四人。
.國大代表及檢察機關人員,死傷十七人。
.警官與警察,死傷三十三人。
.共產黨員及其他激進人物,死傷二八三人。
.台北高中及學院之師生,死傷七十五人。
.赤色炸彈組織,死傷四十六人。
.其他激烈人士,死傷十人。
.「愛台協會」會員,死傷十一人。
.「民生協會」會員,死傷九人。
.各地抗議人士,死傷三二三○人。
.被捕、被起訴及處决人士,死傷二二五二人。

二千到十萬眾說紛紜

除了公布了這份統計資料外,官方尙公布了「台灣保安司令部」於一九五六年內部打字留存的「台灣二二八判亂紀略」,其中記錄稱:「事變之後,根據調査蒐證,有三十名叛變領導人士,七名『政治重建合作協會』會員,四十五名台灣共產黨黨員,亦應包括在六三一七名死傷者之中。」

有關「二二八事件」的死傷人數,多年來一直是個謎團,「保安司令部」的這份檔案算是首次公開,可信度較高的一份官方資料,雖然它也仍然只是估計的數字。

「二二八事件」的死傷人數,事變發生之後一個月,彭孟輯曾向記者發表談話,發表死傷數字:軍官死十六人、傷一三五人,失踪三人,士兵死亡七十四人、傷二六○人、失踪三十七人,至於文官方面,死亡六十四人、傷一二四四人、失踪二十四人。他並估計,外省人傷亡一四三一人,本省人傷亡六三二人,合計二○六三人。

而後,白崇禧也公布過資料:整個事件的傷亡入數接近四千人(死亡二一○四人,傷一五五六人)。其中軍人和文官傷亡計四四○人;不過,白崇禧稍後立即更正了這個數字,認爲四千人之說不確,實際是二千人左右。於此同時,「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也發表過資料,指出外省人的文官死亡三十四人、傷八六六人、失踪七人。

1987年在台北舉辦的二二八說明會。(楊映攝)
1987年在台北舉辦的二二八說明會。(楊映攝)

「二二八事件」後的當年六月,《新生報》又發表傷亡人數爲:軍人方面,死亡九十人、受傷三四七人,失踪四十人,政府文官方面,死亡六十四人、受傷一三五一人、失踪八人。至於平民方面,死亡二四四人、受傷三八三人、失踪二十四人,總計爲二六○一人。上述的這些傷亡人數統計,均圍繞在二千人左右,可以說乃是官方一向的說辭。

合理推論應有八千人

不過,比較上述彭孟緝、白崇禧、行政長官公署、《新生報》等傷亡人數報吿,即可發現其中的破綻極多;以彭孟緝的數字爲例,單單軍官及文官的死傷即達一八五七人,整個事件官民雙方的傷亡,怎麼可能只有二○六三人?比較合理的推斷是,彭孟緝所謂的傷亡數字,可能只是「二二八事件」前期平民叛變時的數字,不包括後來的平民傷亡數字。

再看白崇禧的數字,他說的軍人及文官傷亡僅四四○人,與彭孟緝的一八五七人出人極大。

不過,上述幾個數字在有關軍人及文官的死亡人數上卻頗一致:軍人死亡九十人,失踪四十人,文官死亡六十四人,失踪者七、八人左右,軍人及文官的受傷者接近一五○○人。

據推估,其中以外省籍占了最大比例,國民黨政府多年來一貫的二千人之說,所指的應該只是屬於這個範圍的人數。

根據這樣的理解,再回頭來看「保安司令部」的檔案資料內容,可能就會發現,其中似乎少了一些項目的傷亡數字,例如,軍人、文官似乎都在傷亡分類項目中消失了;這次公布的數字頂多只可以說是平民的傷亡人數,官方公務人員(以外省人爲主)及平民傷亡數字應該相加。

如果這種推論尚屬合理,那麼很可能,更準確的「二二八事件」傷亡數字是八千人左右,官民雙方的傷亡比是一比四,至於死亡人數則官民之比可能是一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