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翻轉臺灣弱國經濟的體質改造五建議

2014-07-23 03:54

? 人氣

國家的「強勢攻勢競爭力」 來自「財團化」的機構組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二個體質改造建議是,要讓臺灣變成為一個「強勢攻勢競爭力」的國家。在70年代,以實物基礎建設為主體的經濟基礎建設(economic infrastructure),促成了「臺灣經濟奇蹟」,然則在今天,惟有透過制度基礎建設(institutional infrastructure)的大翻修、大改革,臺灣經濟轉型才有成功的可能。

今天的臺灣,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以及品質確保能力,其實都很不錯,都是因為民間企業創新與規模經濟發展的結果,而這些能夠造成臺灣對外競爭力的部門,也無一不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與「知識密集」的進步升級之結果,更是「大資本」與「大組織」的投資開發營運的結果。可是,受到民粹及在野反對黨的極力醜化,造成整個社會普遍產生嚴重惡化的「仇富反商」意識形態偏差,使這樣子的轉型變革,都已喪失動能與活力;甚至於影響到政府部門的所有軟式基礎建設,包括金融、融資、財稅制度和勞動力市場的相關規範的運轉,都已不能再像60到80年代一樣,強力支持國家造餅機制核心的「富與商」,甚至更令人扼腕的是,到了今天,幾乎絕大部分政府部門的軟式基礎建設措施,都已逆轉成為「排富貶商」的「反式支援體系」,根本不再支持國家造餅機制的發展,及其對外競爭力的提升;事實上,今天臺灣經濟體要迎向全球化知識密集、創業密集的世界市場經濟大競爭,倘若沒有「大財團」為主力,沒有「富與商」的量能支持,以臺灣經濟社會的規模與範疇經濟條件,是根本沒有那個「非財團」「非富」「非商」者,擁有如此本錢與能力,而能作出高效的全球化經濟市場之經營績效的。

再者,一個國家經濟要在全球化市場上保有基本優勢地位,以及起碼必須的對外競爭力,更絕對必要維持一種相當程度與比重的「硬實力」;一般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實證,都表明了一個關鍵重點,也就是製造業占GDP比例不可以低於25%,否則就必然成為「軟的經濟體」,在國際間成為「必然弱國」。

「無縫國際接軌」的國家

第三個體質改造建議是,要讓臺灣變成為一個「無縫國際接軌」的國家。邁進廿一世紀全球知識經濟社會,全世界市場已然變成為一個「單一市場」(a single market),全球所有產業經濟都完全統攝在一套「智慧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機制之下,任何一個國家,要參與國際社會,要積極進入全世界市場,則「國際接軌」與「全球聯網」是其國家發展的絕對必要前提條件。認證體制與驗證體制的建設,以及認證驗證機制的服務業產業化,正是今天任何一個國家經濟要與「國際接軌」乃至參與「全球聯網」的絕對優先必要基礎建設事項;在今天,唯有臺灣製造業及各種服務業產業都應該建立認證,促其產業標準的國家級認證機制(accreditation system)完備且能無縫地與國際接軌,驗證機制(certification system)運作普及且能有效落實執行,才能讓臺灣的產業經濟實力與潛力,真正發揮有效參與國際社會,積極打進全世界市場的實質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