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翻轉臺灣弱國經濟的體質改造五建議

2014-07-23 03:54

? 人氣

斟酌現今臺灣「先進性不足」的核心癥結,根本祇是因為我們的社會體制與作法,都普遍輕視,甚至於蔑視,「知識」的價值與重要性,尤其更有「崇洋」與「遠來和尚才會唸經」的自卑感情節,益發使得,任何「最能映現知識價值的」論述、研發和創新,在臺灣「祇要是出自於本國人的」,一律都被嚴重貶值成為「不值錢」,但是祇要「遠來的和尚」、「國際性的機構」、「外國大學的教授」的,甚至於「國際企業的外籍專家、經理人」的,即使是「再不怎麼樣的知識」,都可以取得數十倍甚至數百倍於「本國的知識」的評價與報酬;以我個人為例,在國外演講授課鐘點費可以不少於每一小時$1,000美元價格,但是回到臺北現場,則過去二十多年來,都祇值得「每半天時間新台幣兩千塊元整」的癟三價格,充分映現臺灣之「根本不重視知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讓知識與知識創新都能作為「投融資標的」

企業廠商在產業科技應用的創新、流程技術創新、事業模式創新、管理方法創新,甚至於市場網絡的規模創新與範疇創新等,在先進國家社會都是「值錢的事項」,都可以「以其具有前瞻性市場價值」,而取得財務金融方面的創新投資及創新融資之充分支援;但是,這些種種創新在臺灣,因為整個國家社會支援體系(supporting systems)的思維與政策,幾乎完全「仍然停留在農業社會工廠經濟時代」,以致根本都還是被視之為「不值錢」「不能租稅抵減、不得租稅優惠」的「非實體事項」,全體金融服務業機構在政府法規的框束之下,都還是絕對要求其有「硬體的資本財」或「不動產等實物資產」之超額抵押者,才能掙取得到各種可能的投融資支援。

「知識價值」被尊崇高標 才能再造「新經濟奇蹟」

這種「知識不值錢」「虛擬象徵資產不值錢」「市場價值不值錢」的情境狀況,在臺灣,好像歷經過去二十多年來全球性及區域性的大小環境及急遽政經變遷,也都仍然根本不為所動。基本上已然僵固的態勢是,任何「軟體創新創意」的知識,到了臺灣,就是跟其他所有免費的常識一樣「不值錢」。這無非也正是,今天臺灣經濟之所無法順利轉型,讓傳統產業附庸的舊式商業服務業次部門,轉化成為先進服務業經濟,整體產業經濟結構無法升級進步的關鍵變數;這在今後的臺灣,都亟須嚴以進行重大改變的。

在今天,惟其能夠絕對尊崇高標「知識價值」且等同看待「臺灣優勢知識價值」,等同給予「國際市場價格」的待遇,臺灣才有可能被因此而促進成為,世界級的創新競爭力國家,也才有可能在全球經濟社會大框架中,再度創出一席新市場地位,乃至再造一片「新經濟奇蹟」。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