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與中國打交道」是一門大學問

2017-03-13 07:00

? 人氣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反台獨的「老生常談」引來我方「決策高層」連番痛罵。(顏麟宇攝)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反台獨的「老生常談」引來我方「決策高層」連番痛罵。(顏麟宇攝)

「川蔡通話」後,中共對台謾罵叫囂,蔡政府始終沈穏以對,不予計較。但近日國台辦張志軍一席「台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的話,竟讓我方高層大動肝火,輪番回嗆。既指他言論不得體,誤解、誤判、誤導兩岸大局,只會卸責不敢負責。翌日另一官員又說政府努力改善兩岸關係,但國台辦給中國高層的建議卻是「對付台灣執政當局」,與習近平「兩岸要心靈契合」的說法背道而馳。蔡政府如此罕見批評中共涉台官員,很多人都覺突兀。更大的問題是蔡英文周邊人士知不知道「與中國打交道」是一門大學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張志軍的話其實是老生常談。近日中共兩會期間,俞正聲也重談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李克強更說「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任何名義,把台灣從祖國分裂出去。」這是中共政權的原則及面子,更是所謂「國共內戰」的延續。如果台方認為國共內戰已結束(國共雙方已經在講「兩岸一家親」),兩岸如何和平相處更重要,反應就應更具前瞻性。如陸委會以「君子之交以和為貴」回應張志軍,以「尊重與理解台灣民主制度及民意基礎,才有助於開展互利雙贏關係」回應李克強,都堪稱得體。

反正台灣有國會議員、媒體、名嘴,真理愈辯愈明,蔡政府只要不卑不亢堅持兩岸和平原則,沒有急獨言行(為轉型正義而將蔣介石去神格化、為台灣主體性而停止課綱微調,都不是台獨行為,是民主國家正常行為;抓共諜及推出不針對一般百姓的保防法,則是國家安全行為),就能「事久見人心」了。而且以蔡英文的技術官僚理性及毫無台獨或黨外運動的成長背景,民進黨內真的很少人比她更不具台獨色彩了。

當然,任何政府內部都有鷹派、鴿派之分。民進黨執政,對中共及國民黨「惡聲至,必反之」,是理所當然,不反應反而會被視為怯懦。但即使中共為「未必遵守一中政策」的發言而反嗆川普,美中之間也仍持續對話,安排「川習熱線」及習近平訪美,各方並預期習近平四月訪美,將給川普帶去伴手禮,即經貿採購大單。中共同時「一次批准」川普三十八個商標申請,對川普示好之意不言而喻。這與馬英九時代中共對台灣特定人士「讓利」一樣,都是統戰政策的靈活運用。台灣同樣必須學習這種「打交道」學問。

大家都看到川普政府內部有白宮全國貿委會主席納瓦洛這種鷹派,寫出《致命中國》,近日並指控中國削弱美國,「意圖成為亞洲或世界霸權,非良善友邦,而是快速軍事化的美國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學者白邦瑞的《百年馬拉松—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超強的祕密戰略》一書,也指控中國強調「和平崛起」,其實却一直運用欺敵戰術,利用美國的科技和各項援助壯大自己,務期在不使用武力情況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強權。

白邦瑞和新著《2049馬拉松》。
白邦瑞和其著作《百年馬拉松》。

白邦瑞認為美國有五個錯誤迷思必須打破,包括與中國交往會帶來完全合作、會削弱中國鷹派勢力、中國會走向民主等。他並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掌權前以改革派自居,掌權後又與鷹派思路相近;習近平也是延續毛澤東的百年馬拉松路線,要實現統一台灣、超英趕美的「中國夢」。

白邦瑞及納瓦洛的分析推測並非沒有客觀且重要的國外共鳴者,李光耀就說:「中國有意成為世界最大強國。各國政府的對華政策已把這點列入考量。他們曉得若是妨礙中國核心利益,後果不小。」「中國將來表現其優勢地位的方式,以東亞為例,中國已很明顯與鄰國建立主宰的經濟地位關係,也運用該優勢地位為本身爭取利益。」「習近平很內斂,喜怒不形於色,不論你說了什麼話惹惱他,他臉上總帶著微笑。他有鋼鐵般的意志,因為登上大位前已經過磨難考驗。」「中國不會成為自由民主國家。中國若成為民主國家,就會崩潰。中國人民要的是中國的復興。」

這樣的中國,台灣人若不認識,在「與中國打交道」上就會誤判形勢,如國民黨的過卑、激進獨派的過亢。美國小布希時代財長鮑爾森《與中國打交道》一書,積二十多年、去中國一百多次、以商人及政府代表身分與中國打交道的經驗,確實值得台灣人尤其是蔡政府周邊人士參考。

鮑爾森不像許多台灣獨派,認為中共「不堪美國一擊」,因而只想倚賴美國保護。他在該書前言就說:「僅僅三十年,中國就使數億人民脫貧,並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想不出還有哪個國家曾如此大幅快速增長。美國曾在內戰後崛起為工業強國,但中國人恐怕巳超越我們的高速發展。在不久的將來,他們還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中國的轉變既快速又壯觀。中國有簇新摩天大樓、高鐵和太空時代般的機場設施,我們自己的基礎設施則越來越破舊,兩者形成鮮明對比。今日的中國是「最」之國,擁有全世界最---。四十年前,多數美國人根本想不到美國會欠中國一分錢,現在中國是美國最大債權國。這一切足夠讓人暈眩:世界怎麼這麼快就顛倒過來了?」

當然,競爭力越來越強的中國,也越來越頻繁挑戰美國領導的秩序,威脅著美中關係,使美國人自問中國是朋友還是敵人、是貿易伙伴還是商業及地緣政治對手?也就是:「我們該怎麼與中國打交道?」有些人尤其相信,有一條不變的歷史規律:崛起的強國碰上既有的強國,衝突爭雄勢不可免。

【時報商業1月新書】《與中國打交道》美國前財長鮑爾森的二十年內幕觀察。(時ˊ報商業提供)
美國前財長鮑爾森和其著作《和中國打交道》。

鮑爾森是生意人。生意人很難是鷹派。因此他不相信衝突爭雄不可避免(當然重大的國家利益也不能退讓)。他認為「避免敵對關係的關鍵,是做成有利雙方的事。美中之間固然有危險的火種,共同的利益卻更多。然而,除非兩國能把共同的關切,轉化為互補的政策和行動,否則這些都不會有絲毫意義。」

鮑爾森確認了習近平的首要任務是透過清理、加強共產黨,來確保黨及他個人的權力和地位:「習現已成為自鄧小平以來中國最強勢的領導人」,他在意識形態上對西方「有害(不利中國共黨統治)的政治哲學價值觀」採取強硬立場,壓制國內不同政見者並限制言論自由;一方面抓緊政治控制,一方面放鬆經濟控制,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

習近平對鮑爾森說:「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核心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讓中國不同於美國。」習並說只有黨才有力量和組織來實現他改革經濟及改造政府的工作,重建中國實力和國際地位;西方式的多黨政治對他來說,只會威脅以上目標的實現。

確認了中共體制(也包括原則丶面子)的不可改變,任何國家「與中國打交道」就會變得比較務實。鲍爾森提出幾點處理中國關係的原則,其中可供台灣參考者諸如:雙方找到更多方法說「是」,制定可共同接受的新政策,「只要按對雙方都有利的方式做事即可」;避免各種「意外」,「中國人習慣先做好準備,因此他們對最後一分鐘的臨時變卦或過程中的隨時改變非常不適應」;以符合中國現實的方式進行交往,「我們必須儘可能多瞭解中國內部正在發生的情況,然後足夠自信(不卑不亢)和實事求是的專注那些能做的事」。

如果一個大國「與中國打交道」尚需如此小心翼翼、做足功課,身為缺乏國際地位又必須努力求存的小國如台灣,能不知道「與中國打交道」是一門大學問嗎?

*作者為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